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研究生命能否自然发生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鹅颈烧瓶放入培养液后要进行灭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此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斯德将烧瓶的瓶颈设计成“S”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打断瓶颈,培养液中很快就长满了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打断瓶颈,而是不断的摇动鹅颈烧瓶,则烧瓶内会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打断瓶颈)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①和②为对照组,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__    ___℃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布加入碘液,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实验材料

              唾液

              清水

              处理方法

              1

              馒头碎屑

              2毫升

              2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2

              馒头碎屑

              0毫升

              2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3

              馒头块

              2毫升

              2毫升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1)上述实验中,只探究“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选择的是________号试管。

              (2)5~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不变蓝;_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_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成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分泌都有关系。

            • 4. 某同学测定干核桃仁中的能量,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为1365焦、
              1369千焦、1370千焦,则该核桃仁所含能量为(   )
              A.1365千焦  
              B.1370千焦  
              C.1369千焦   
              D.1368千焦
            • 5.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你看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注射器、气球等作为材料做了如下的生物实验。

              (1)      图 1 是同学们设计的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的装置。一段时间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推动注射器活塞,把气体注射进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的是             ,拔下活塞你会闻到酒味,原因是           

              (2)      图 2 是同学们利用长气球制作的气孔模型,若向图中所示方向推动活塞,气孔         ,此时真正植物叶片中的保卫细胞处于       状态(吸水/ 失水)。

              (3)      图 3 是同学们设计的蒸腾作用实验( 该装置接口处都用凡士林密封)。

              A、装置内灌满清水,胶皮管末端留有几个气泡(便于观察)。

              B、一段时间后气泡开始上升,小烧杯内水分开始减少。细长橡皮管相当于植物体体内的_________。

              C、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知道蒸腾作用与叶面积成正比吗?请帮助他们完善实验________________。

            • 6.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 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城市某条道路的车流量和PM 2.5的浓度进行了采样,采样数据如下表所示。

              车流量

              (辆/小时)

              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980

              19

              22

              20

              1080

              43

              38

              41

              2340

              89

              83

              86

              2600

              97

              98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3个小组都将车流量设置为该实验的__    ___,此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3个小组的采样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         ____

              (3)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                                 ____

              (4)根据下面呼吸系统示意图,写出PM 2.5被人体吸入肺时所经过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用箭号和序号表示)。

              (5)当PM 2.5被人体吸入肺时,下图中标号⑤所示的结构是处于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 7.

              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在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非常重要的。李伟同学通过观察金鱼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它生活的影响。

              实验用具:9条品种、大小相同的金鱼、鱼缸、温度计、热水、冰块和温水。

              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1)作出假设: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测量每组3条金鱼在相同环境下的呼吸频率并取其                            

              (4)实验结论:温度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金鱼呼吸的频率                            

              (5)实验时,鱼缸中放入1条金鱼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6)实验完成后如何处理金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小光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几种处理(处理1模拟了口腔中牙齿、舌、唾液的作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管

              实验材料

              唾液

              清水

              处理方法

              1

              馒头碎屑

              2毫升

              0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 37 ℃ 温水中

              2

              馒头碎屑

              0毫升

              2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 37 ℃ 温水中

              3

              馒头碎屑

              2毫升

              0毫升

              不搅拌,直接放入 37 ℃ 温水中

              4

              馒头块

              2毫升

              0毫升

              不搅拌,直接放入 37 ℃ 温水中

              (1)上述实验中,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2)处理1与2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的作用。
              (3)5~10分后取出1、2、4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4)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__、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 9.

              如图是意大利医生雷迪为探究腐肉是否生蛆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A与B中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C的结果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C形成一组________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C中的蛆来自________________,而非腐肉或空气.

              (4)此实验推翻了腐肉生蛆的________________论观点.

            • 10.

              土壤中含有无机盐,某同学想要验证“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于是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设计本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                       
              (2)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在物质成分上的最大区别是                 

              (3)实验中,设计盛蒸馏水试管的目的是            

              (4)通过观察           试管中的幼苗长势弱;

              (5)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