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Ⅰ>Ⅱ=Ⅲ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 2.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 ______ 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 ______ 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______
              ______
              ______
              (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______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______
              (4)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O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______ 法.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______ ℃.
              ③如图所示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 ______
              (5)如图所示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______
            • 3.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
            • 4. 如图是某同学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图象: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结构;图乙是用血球计数板(规格是1mm×1mm×0.1mm) 观察未经稀释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丙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某一时刻的状态;图丁是用目镜10×、物镜10×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2的场所是②、③,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③
              B.对图乙计数前,需等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开始
              C.据图丙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 处溶液浓度大于B 处溶液浓度
              D.若将物镜换为40×后,重新观察图丁视野可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
            • 5.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 6. 如图是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 (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出现葡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也可能是 ,导致 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
              (2)某同学尝试用罐头瓶制作果酒,在培养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 ,二是避免氧气进入和杂菌污染.
              (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来检测果酒发酵是否成功.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时,一般采用法,但此种方法最终计算得出的菌体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
              (4)在果酒制作中,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酵母菌与杂菌之间存在 关系;二是由于果酒中的 不利于杂菌的生长.
            • 7. 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
              A.榨汁机只用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
              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 8. 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
              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
              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 9. 如图所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了干酵母(内有或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A.
              B.
              C.
              D.
            • 10.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 ______ 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2)图2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 ______ 个计数室.图3是计数室中-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 ______ 个.
              (3)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4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4)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