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
              (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常常会选择阳光不好的阴雨天或者傍晚,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植物的 ______ ,有利于幼苗成活。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5% 0.15%
              温度 20℃ 20℃ 32℃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哪两个温室进行对照实验? ______ 。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 ______ 。
              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3)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______ 。
            • 2.
              图1中的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2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图1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______ ],这一生理过程主要在图2中的结构[ ______ ] ______ 中进行的。
              (2)图1中表示蒸腾作用的是[ ______ ],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气体都是通过图2叶片上的[ ______ ] ______ 进出植物体的。
              (3)图2中的③是 ______ ,它属于 ______ 组织。
              (4)小李同学利用图1所示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的两片叶片(标记为a、b)分别用含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 ______ 48小时。②将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将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 ______ 溶解在酒精里,待叶片变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漂洗,滴上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a、b叶片的颜色变化。预期的实验结果:a叶片加碘后 ______ ,b叶片加碘后 ______ 。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
            • 3.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通许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气体进出叶片的结构是通过 ______ 控制的。B过程可以拉动水与 ______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 ______ 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生理活动。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因为酒精可以 ______ 。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 ______ 内的叶片会变蓝。
              (4)如果将乙图b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必须放在 ______ 环境中。
              (5)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______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4.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2)一段时间后,取A、B和乙中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会变蓝的是 ______ 中叶片。
              (3)一段时间后,乙图中澄清的石灰水 ______ 。
              (4)A、B和乙中植物会进行相同的生理活动,该活动主要是在细胞的 ______ 内进行的,进行该活动时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于植物的 ______ 。
              (5)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______ ,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______ 。
              (6)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 。
            • 5.

              张三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表皮时,看到了如图一所示的视野,他惊讶地发现叶片表皮上有成对的细胞,它们会张开和闭合。为了理解这些细胞的工作原理,张三进行了如图二、图三所示的模拟实验。请据图回答:


              (1)张三用两个气球模拟了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一对____________细胞。

              (2)当张三继续向图二中的两个气球内充气时,发现气球不贴双面胶的一侧伸展拉长,贴双面胶的一侧不能伸展拉长,气球变成半月形,二者围成了一个空腔,模拟_________打开。

              (3)结合生物学知识可知,当植物缺水时,气球模拟的细胞会因为水分流失,导致其围成的空腔__________(选填“打开”或“关闭”),___________作用和光合作用都会随之减弱。

              (4)张三在显微镜下将视野放大,看见半月形的细胞中有绿色颗粒,她推测这是______,于是用绿豆模拟。

            • 6.
              某校师生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20株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天竺葵幼苗随机均分为4组.
              ②按表格所给的方式进行处理.
              ③放在自然光照下的塑料大棚中培养,每10天轮换植株的位置.
              ④观察并记录数据,结果如表:
              组别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土壤干湿 氮肥 叶片颜色 光合作用强度
              1 湿润 不施 黄绿 ++
              2 湿润 翠绿 ++++
              3 干燥 不施 黄绿 +
              4 干燥 翠绿 ++
              注:“+”多少表示强度大小
              (1)每组要有多株天竺葵是为了排除 ______ 的影响.
              (2)水分和无机盐经植物体内的 ______ 向上运输,其中大部分水通过叶片表面的 ______ 散失到环境中.
              (3)2组与1组对比,天竺葵的颜色更绿,是因为施氮肥后叶绿体合成了更多的 ______ .
              (4)为了探究水分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选取的最佳对照组是 ______ .
            • 7.

              黄瓜是我国温室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在T1、T2、T3三种不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T1>T2>T3),科研人员对正在结实的黄瓜的叶片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1)据图可知,T1、T2、T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黄瓜叶片均在________(时间)达到光合速率的最大值,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影响了黄瓜叶片细胞中________的形成和发育,从而使叶片光合作用减弱,最终造成_________数目减少。

              (3)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黄瓜植株叶片会通过调节________来控制气孔的开闭,使蒸腾作用__________,以维持植物体生命活动。

              (4)根据研究结果,请你给温室栽培黄瓜的农民们提出两条增产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把两盆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后,分别移入密闭的透明玻璃容器中.用黑色袋子将A装置罩住,再将A、B两装置移入太阳光下照射3-4小时(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盆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______ .
              (2)照射3-4小时后观察,A、B两密闭玻璃壁上都有水珠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
              (3)取A、B两装置中的盆栽植物叶片各一片,用酒精隔水加热,清洗后,滴加几滴碘液观察,发现B装置中取出的叶片显现蓝紫色,而A装置叶片颜色无变化,由此可见B装置的叶片形成了 ______ ,同时也验证了植物光合作用只有在 ______ 下才能完成.
              (4)设置A、B两装置的目的是 ______ .
              (5)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变量是 ______ ,而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是为了保证 ______ .
              (6)在这一实验过程中,B装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来源于 ______ ,B装置为A、B两装置内的植物呼吸作用提供 ______ .
            • 9.
              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时,设计了如图三个装置,其中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装置中玻璃隔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即“饥饿”处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前把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 .
              (2)图中三个实验装置可以形成 ______ 组对照实验.
              (3)光照几小时后,同学们将甲、乙、丙装置内植物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发现不会变蓝的叶片是取自 ______ 装置.
              (4)实验后,小侯同学观察发现甲、乙、丙中培养液分别减少50mL、48mL、48mL,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 ______ .
              (5)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后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
              (6)若把丙中烧杯中液体换为50mL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 ______ .
            • 10.

              小雪利用旧洗手液瓶巧妙地设计了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萌发的种子装入瓶中,拧紧瓶盖,放置一段时间后,将滴管通入盛有        的试管中,并打开夹子,然后反复按压手柄,试管中的液体会        ,实验结果说明                     

              (2)小雪将装置内的种子更换为新鲜的玉米幼苗,然后将装置放在光照充足的窗台上,一定时间后,实施与(1)相同的操作,实验结果,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请据此分析玉米幼苗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若要观察到与(1)相同的实验结果,应将装置放在      条件下。(填字母)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明亮      d.黑暗    

              (3)小雪发现在瓶壁上有许多细小的水珠,这些水珠来自玉米幼苗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