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材料五:后来有人重复了萨克斯的实验,发现有时候小白鼠依旧死亡,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分析后,发现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依据碘能使_______的特性,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需要对叶

              片隔水加热,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漂洗后的叶片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如果不对叶片进行隔水加热,直接用碘处理叶片,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后人的实验证明,萨克斯在实验过程中忽略了光照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请你写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银边天竺葵叶片中央为绿色,边缘为白色.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h,选取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剪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最后用碘液对叶片进行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液处理后,叶片甲、乙两部分都呈现_____色,丙部分呈现_____色.

              (2)实验中,乙处和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此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甲处和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此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除了产生实验中可检测到的有机物之外,还对维持生物圈中_____平衡起重要作用.

            • 3.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各题: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

              (2)图中生物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 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清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两项日常行为:________。

            • 4.

              民大附中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首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按图1所示装置安装好,光照几小时。取下叶片甲和乙,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漂洗后用碘液分别检验。(提示:2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装置中能够使叶片脱去叶绿素且科学安全的是(      )。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4)用碘液分别检验后,__________(填“甲”或“乙”)叶片不变蓝,这一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合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圈中 ______ 平衡.由于煤、石油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为缓解温室效应,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应该做些什么?(答出一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图表示探究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________。

              (2)上图所示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3)在步骤F中,滴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 。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________,同时放出_________,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6.

              某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纸片将叶片的A处从上下两面遮盖,B处暴露在阳光下(如图)

              ③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       

              ④将叶片水浴加热,叶绿素溶解后取出漂洗

              ⑤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冲洗碘液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水浴加热,溶解叶绿素时选用图二中的__________装置(填a或b),之后叶片变成__________色。

              (3)滴加碘液后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    _____ 处变蓝(填A或B),原因是光合作用生成了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________的平衡。

            • 7.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对照组)__________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___。该实验装置中两个生态瓶内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上述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_法。

              (5)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课外小组学生为探究某些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并回答:

              序号

              A瓶

              B瓶

              C瓶

              D瓶

              1

              清水100毫升

              清水100毫升

              清水100毫升

              清水100毫升

              2

              无河泥

              无河泥

              河泥50克

              河泥50克

              3

              无水藻

              金鱼藻(等量)

              金鱼藻(等量)

              金鱼藻(等量)

              4

              各加入两条相同状况的小鱼,并用软木塞塞紧瓶口

              5

              光照(相同)

              光照(相同)

              光照(相同)

              黑暗

              小鱼生存时间

              3天

              11天

              25天

              2天


              (1) 实验装置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和D模拟的生态系统相比,不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

              (2)  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装置中的小鱼比A装置中的小鱼存活的时间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  比较C和D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将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小丽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放置2天;②用不透光圆纸片将B处两面遮盖(图一);③光照2小时后摘下叶片;④叶片水浴加热后取出漂洗;⑤滴加碘液(图二)。请分析回答:

               

              (1)该探究实验中有2个变量,应设置       组对照实验:A与C这一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B与C这一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2)步骤④水浴加热的正确装置是    ___ 。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   ____    的平衡。

            • 10.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步骤如下:①先将天竺葵进行黑暗处理,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ƒ移到光下照射后,④用酒精脱色,⑤取出叶片漂洗,⑥滴加碘液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第②步处理,叶片的见光部分和未见光部分就构成了一组______________,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2)用清水漂洗后,将叶片放到培养皿中,滴加碘液,__________(“见光”或“未见光”)部分变为蓝色。

              (3)此实验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_______。   

              (4)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_________的“能量转换器”。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制造有机物,同时吸收大气中的_________,释放_________,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