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图中的曲线甲、乙、丙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
              ①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______ 。
              ②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在图中所示的 ______ (填字母)段完成,最终被分解为 ______ 。
              (2)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选行了实验。
              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馒头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水浴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 ______ 。
              ②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______ 。
              ③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
            • 2.
              健康是民族复兴之路,推行健康生活方式,落实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实现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营养学家将食物按照每日摄取量,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如图甲,表隔中是将宝塔中的各级食物进行具体分类并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参考数据,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国民的健康保障。请据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在宝塔中的位置 食物分类 每日摄取量
              Ⅴ级 油脂类 小于25g
              Ⅳ级 豆类和奶类 100~150g
              Ⅲ级 鱼、禽、肉、蛋类 125~200g
              Ⅱ级 果蔬类 200~400g
              Ⅰ级 谷类 450~750g
              (1)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从甲图看,我们每天摄入量最多的应是 ______ 级食物。
              (2)小刚每天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但并未给他开药,而是建议他多摄取表格中的 ______ 类食物。
              (3)位于“膳食宝塔”最底层的谷类主要成分是 ______ ,在消化道内 ______ 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4)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有的关键时期,每天需多吃甲图中的 ______ 级食物。
              (5)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肺活量,可增加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______ 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率。
              (6)图乙是身体某处的血管示意图。坚持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人体在图乙中的血管【 ______ 】 ______ 处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7)图中阳光男孩跑步时下肢骨骼肌活动需婴更多的氧气,外界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往下肢骨骼肌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 ______ (填写序号)
              ①左心室  ②肺静脉  ③主动脉 ④左心房 ⑤下肢动脉
            • 3.
              我们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同时有机物的消耗增加,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的最有效方法.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源,它进入体内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经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图一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装置,图二是某人在一次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份,两份处理为碎肩,一份保持馒头块,设计了图一中的三组实验,具体估做去如下:
              ①组试管加入馒头碎肩与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②组试管加入馒头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③组试管加入馒头碎肩与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
              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进行探究时,应选取 ______ 实验装置.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 ______ 组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______ .
              (2)图三中,淀粉的消化终产物经过程① ______ 进入血液,来自过程②的氧透过 ______ 进入血液,最终氧和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 ______ 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通过图三中过程③排出体外.此过程对应图二中曲线 ______ 段,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______ 状态.
              (4)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实际每天排尿约1.5升,这是因为图三中[ ______ ] ______ .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______ .
            • 4.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

              (1)食物消化的终产物中, ______ 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完成①生理过程的主要器官 ______ .
              (2)图中②过程是 ______ ,它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3)实验人员测定某人的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及组织细胞中O2和CO2含量,结果如下表:据可判断出是组织细胞是表中样本 ______ .
              样本一 样本二 样本三 样本四
              O2 50 80 30 100
              CO2 40 50 70 30
              (4)通过③过程形成的液体与血浆相比,在成分上的区别是c液体不含有 ______ .
            • 5.
              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丙表示 ______ 的消化过程.
              (2)蛋白质最终在消化道的 ______ 中彻底消化分解成 ______ .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馒头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①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______ ]和[ ______ ]号试管进行实验.
              ②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③实验2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摇匀后,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 6.
              下图为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D表示生理过程、①②③④表示废物排出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由 ______ 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2)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内径小,管壁薄、血液流速慢,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 ______ 。
              (3)在呼吸系统中, ______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 ______ 和微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
              (5)人体排出尿素的途径除了③还有 ______ (填序号)。
            • 7.

              请仔细阅读以下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取适量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团,用一块叠成双层的纱布包住面团,将用纱布包着的面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手轻轻地揉挤,在揉挤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从纱布包向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物质,清水逐渐变成白色液体。

              实验二:把用纱布包着的面团放在另一只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继续揉挤,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来时,取出纱布团并打开,可以看到原来的面团变成了黄白色的胶状物质。

              实验三:取烘干的花生、小麦种子各一粒,用单面刀纵向切开,分别将种子的切面放在白纸的不同位置上,用镊子的柄部或大拇指挤压。移开种子,观察到在白纸上留有不同的印记。比较两粒种子被挤压后在白纸上留下的印记。

              实验四:用解剖针的尖端挑起一粒干的小麦种子,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同时注意观察种子在酒精灯燃烧前后发生的变化。

              实验五:将大鱼的一根肋骨浸入内盛有质量分数为15%盐酸的试管中,过15分钟左右,用镊子夹住,看它是否变得软了,如果已经变柔软,即可取出,用清水洗去盐酸。

              (1)取2毫升实验一中的白色液体,注入小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后,轻轻振荡,看到的现象是液体变成________色。

              (2)实验二中的黄白色的胶状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3)通过比较实验三中两粒种子被挤压后在白纸上留下的印记,说明________种子中含有较多脂肪。

              (4)实验四种子燃烧后产生的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5)在实验五中能观察到现象:浸在盐酸中的鱼肋骨表面会有___________产生。

            • 8.
              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未来几年,马铃薯将从“放在盘子里”的菜肴变成“拿在手里”的主粮,成为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蛋白质含量高,拥有种类齐全的人体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为全面,特别是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其所含有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8倍左右.马铃薯还是一个矿物质宝库.有研究证明,如果人们每天只吃马铃薯,即使不补充其他任何食品,身体也能摄取10倍于传统食品中含有的维生素和1.5倍的铁.营养学家特别提醒,不要食用颜色发青和发芽的马铃薯,以免龙葵素中毒.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与传统主食小麦、水稻、玉米不同,马铃薯的食用部分是其 ______ 器官.
              (2)马铃薯的蛋白质在 ______ 消化液的参与下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利用.
              (3)马铃薯中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能有效地预防 ______ 、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等病症.
              (4)铁是 ______ 的组成成分,经常食用马铃薯可预防贫血.
              (5)科研人员培育“马铃薯”新品种利用的核心技术是 ______ .
              (6)将马铃薯切成带芽眼的小块,在适应条件下,会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______ .
              (7)依据材料,某同学提出问题: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苹果?
              请帮他完善探究方案: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和乙,然后注入2毫升 ______ 溶液.
              ②用滴管向甲试管滴入马铃薯提取液,向乙试管滴入 ______ ,边滴边震荡,直到溶液颜色完全褪去.
              ③记录所用提取液的滴数.
              ④若 ______ ,则说明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苹果.
            • 9.

              李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标号为A、B、C的三支试管,各加入2毫升稀淀粉糊。再在A管内加入2毫升胰液,B管内加入2毫升煮沸的唾液,C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然后将这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

              (1)15~20分钟后,在三支试管内各滴5滴碘液,摇匀,三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分别是:
              A溶液          ,这是因为                                         
              B溶液          ,这是因为                                         

              (2)到目前为止,我们经常在生物实验中用到碘液,但在不同的实验中,使用的目的是不同的。请你列举一个与本实验中的碘液有不同作用的实验:                                                       

            • 10.

              实验操作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请你结合实验操作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时,要将分别加入淀粉糊和唾液以及淀粉糊和清水的两支试管同时放入________环境中,实验中检测淀粉是否被消化的方法是________。

              (2)在“测定种子中的能量”的实验中,若所选用的花生种子燃烧不充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所测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你怎样确定种子已完全燃烧了:________。

              (3)观察小鱼尾鳍血液循环时,为保证鱼的呼吸,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在显微镜下看到毛细血管的特点是________。

              (4)“测定人的反应速度”实验中,如果实验只做一次,实验结果________(填“是”“否”)可靠,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才能使数值更可靠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