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提到细菌和真菌和病毒。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它们中的很多是对人类有益的,嘉嘉同学做了如下几个实验探究发酵技术的不同之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的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凵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据此,请分析回答问题。
              (二)①牛奶煮沸后冷却②放到常温环境中1天③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④密封瓶口
              (三)嘉嘉和他的同学一起将实验(一)(二)中主要使用的菌种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若将该装置放于阳光下

              (1)实验(一)中三个烧瓶中最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______。
              (2)实验(二)制作酸奶的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用序号表示)。
              (3)实验(三)图可用于探究有关光合作用的什么问题?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四)嘉嘉同学做完实验后,观察了几种微生物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4)图中______(填图号)属于真核生物,图戊是一种微小生物,他是使用______才能够观察到。
              (5)夏天食物容易变质,为了防止食物变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放冰箱储存;②用微波妒高火加热5分钟;③脱水中储存。其中,只能起到抑制作用的是______。
            • 2.
              近几年甲型流感在北京及全国各地传播,致使很多学生感染后不能上学,有的班级因此停课。甲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和普通的感日相似,按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方式之一。某中学生物探究小组随机调查了本校初亡年级200名学生在2017年不同季节甲型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106 35 15 3 5 12
              女生 94 24 10 1 4 9
              总人数 200 59 25 4 9 21
              (1)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体是 ______ ,其结构简单,由 ______ 组成。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甲型流感高发的季节有 ______ 。为健康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有利于提高人体对流感的抵抗力,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疫苗属于 ______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3)获得上述图表中的数据所采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______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在采取此方法研究时应尽量加大 ______ 。
            • 3.

              近年来,H7N9型禽流感病毒不仅使我国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影响,而且该病毒还能使人致病、致死,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请回答:

              1、  H7N9型禽流感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人和家禽的___________内。

              2、某地为预防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将疫区周围3千米的家禽全部捕杀,这属于预防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__措施。

              3、现有一批H1N1型禽流感疫苗,能否用该疫苗来预防H7N9型禽流感呢?请你就这个问题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1)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患H7N9禽流感活禽提取液,然后观察两组小白鼠的健康状况。如果H1N1禽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其原因是注射H1N1型禽流感疫苗获得的免疫是__________免疫。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染过以上疾病的人康复后不会再次感染此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

            • 4.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世界洗手日”。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作出的假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2)你认为_____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为了探究细菌对生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________(“接种”、“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实验方案中的横线位置应填________。

              (3)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该实验中设置乙组是为了起________作用。

              (4)该实验中如果不进行灭菌处理,________(填“能”“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5)落叶中含有细菌生活所必须的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及丰富的________,为细菌的生活和大量繁殖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 6.

              分析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回答问题:

              1886年,德国的麦尔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滴加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麦尔为此推想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证明致病因子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小生物--细菌。由于当时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致病因子的结构,他因此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滤过性病毒”。

              1898年,荷兰的贝杰林克再次证明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发现,他用“病毒”来命名这种致病因子。同时,德国的莱夫勒和费罗施也证明了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体也是“滤过性病毒”.
              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才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开创了病毒学发展的新时代。

              (1)麦尔发现的问题是:烟草花叶病能够____,为此作出的推测是________。

              (2)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证明了:_______,由此他作出了新的推测_______。

              (3)后来又有三位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伊万诺夫斯基的重大发现,并将这种致病因子命名为______。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病毒的结构,由___________组成。

            • 7.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曲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______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______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 ______
              A.瓶子     B.细菌     C.肉汤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则是 ______ .
              (4)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______ .
            • 8.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命名为H7N9的新亚型禽流病毒,使我国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且该病毒还能使人致病,致死,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已有效控制了H7N9型离流感的蔓延.据此回答:

              (1)H7N9型禽流感病毒结构简单,由                 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人和家禽的 内。

              (2)某地为预防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将疫区周围3公里内的家禽全部捕杀,这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3)现有一批H1N1型禽流感疫苗,能否用该疫苗来预防H7N9型禽流感呢?请你就这一问题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患H7N9型禽流感的活禽提取液,然后观察两组小白鼠的健康状况.

              预测结果:                                                 

              (4)目前,H7N9型禽流感疫苗已研制成功.对志愿者进行接种试验,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属于 ;疫苗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从而将该病毒消除,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属于            免疫。

            • 9. 学习了“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后,同学小静与小雪对冰箱中是否有微生物产生质疑,小静说:“冰箱里没有微生物,存放食物,不会腐败变质.”小雪说:“冰箱里有微生物,冰箱并不具有灭菌功能,只能推迟食物腐败变质.”到底谁的观点对呢?请设计一个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

              ①把一块鲜牛肉煮成肉冻,平均分装在两个小培养皿中,贴上标签,标上A、B.

              ②将两个相同的大号培养皿盖在A、B培养皿上后,高温灭菌,冷却.

              ③将盖在A培养皿上面的大号培养皿去掉,同时,________(填“去掉”或“保留”)盖在B培养皿上面的大号培养皿,把A、B培养皿一起放入家中经常使用的冰箱中.

              ④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培养皿菌落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数日后,取出发现A培养皿有细菌群落,B培养皿没有.

              (3)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________同学的观点.

              (4)请分析回答:

              ①该实验中的假设是________.

              ②该实验中设置B培养皿是为了起________作用.

              ③该实验中如果不进行高温灭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实验的结论.

              ④A、B两组培养皿中的鲜肉冻含有微生物生活所必须的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及丰富的_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活和大量繁殖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⑤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要延长冰箱里食物的储存期,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

              A.冰箱无需清洗和消毒

              B.存放的熟食应用保鲜膜封装

              C.频繁启闭冰箱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