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不少的交通事故都与酒后驾驶有关.我国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醉酒驾驶将获刑.请回答:
              (1)饮酒后,酒精在人体的______系统被吸收,随着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
              (2)“酒驾”或“醉驾”可通过检测驾驶员血液中酒精的含量来判定.通常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______.
              (3)正常情况下司机看到红灯会将车停下,这属于______(填“简单反射”或“复杂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但酒后驾车的司机往往会闯红灯,主要原因是酒精影响了______的控制能力,导致行为失控.
            • 2. 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饮酒驾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酒驾嫌疑人员,交警通常采用检测呼出气体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判断。
              (1)饮酒后,酒精会引起驾驶员的______系统调节能力下降,造成行为自控能力减弱。
              (2)驾驶员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______,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被排出体外。
              (3)抽血前,先用橡皮软管绑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图所示。此时,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______(填血管种类)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
            • 3. 据图一(人开车经过红绿灯路口时,完成的停车反射过程示意图)、图二(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三(人脑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形成的过程看,图一所示反射属于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有______(至少答两个)。
              (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人之所以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图二中[______]______可调节3的曲度。
              (3)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三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造成的
            • 4.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交通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请结合下面部分人体结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礼让行人”是每位驾驶员都应自觉遵守的交通规则。当汽车驾驶员看到远处的行人站在路边准备过马路时,立即刹车减速,此反射属于______反射,请用图中的数字、字母、箭头写出此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路线______。
              (2)行人能看清汽车由远及近驶来,并停车让行,是因为眼球中[______]______的调节作用,能在[______]______上形成清晰的物象,最终在[______]______形成视觉。
              (3)如果行人准备过马路,而汽车驾驶员没有让行,汽车在行人身边疾驰而过,行人受到惊吓,心跳加速,精神紧张,这是______调节的结果。
              (4)“醉驾入刑”,是因为酒精能麻痹A上的______,使人反应变得迟缓,同时由于______的麻痹导致运动变得不协调,导致驾车时容易产生交通事故。
            • 5. 下图是与神经系统有关的概念关系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从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醉驾入罪”政策。凡是酒后驾驶,检测到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mg/100ml,就视为“醉驾”,处3~6个月或以上的拘役。请问:“醉驾”过程中,由于酒精麻醉了脑部的______,使驾驶员的操作不协调,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我们应大力宣传“醉驾入罪”政策,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在红绿灯路口,当驾驶员看到红灯亮时及时停车等候,这属于______(选填条件、非条件)反射。
            •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含糖溶液(如葡萄汁)中加入酵母,就可制造酒精。酵母将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叫做发酵。酒精是一种镇静剂,它可使身体反应变慢。酒精与许多其他麻醉剂一样会被滥用,酒精一般不会致死,通常人们在喝下致死含量之前已经丧失意识。有些人会对酒精产生依赖性。对酒精上瘾的人没有酒就无法生活。这类人叫做酗酒者。喝酒后酒精从消化道吸收,通过血液运至大脑。它作用于人脑,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喝酒后人们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酒后不得驾车。
                      喝大量的酒会让人丧失对肌肉的控制,说话含混不清。在这种状态下更可能参与斗殴或者发生事故。由于协调能力变差,醉后甚至不能走路,最终会昏迷不醒。
                    长期饮用大量酒精可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胃溃疡、心脏病和脑损伤。
              (1)酵母将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叫做______;肝细胞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获得能量,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2)酒精从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______。
              (3)酒精能够被血液循环系统运输至大脑。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酒精后,酒精沿着循环系统首先进入心脏的______(选填“左心房”或“右心房”),再经过______(选填“体循环”或“肺循环”)进入心脏的______(选填“左心房”或右心房”),经由______(选填“左心室”或“右心室”)进入主动脉输送到大脑。
              (4)请你为禁酒活动写一条口号:______。
            • 7. 为了保证出行安全,交警支队开展查酒驾活动。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
              ( 1)交警能清晰地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眼球结构中_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
              ( 2)交警作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这属于______反射。
              ( 3)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见图),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______状态。
              ( 4)吹气检测显示司机是酒后驾驶,交警要求司机做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在消化道中的______被吸收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无法被肝脏解毒的酒精,流向心脏后首先进入______。
              ( 5)“酒驾”过程中,由于酒精麻痹了脑部的______,使司机的操作不协调,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 8. 玉米在世界上被称为黄金作物,其原因和它的营养价值有关,玉米品种有非甜玉米和甜玉米之分,请分析回答:
              (1)玉米富含淀粉、脂肪、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储存于玉米种子的______中,在玉米种子形成之前,必须经历传粉和______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2)种植玉米要合理密植,如果种植过密,会影响玉米的______作用,玉米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是通过______(导管或筛管)运输.
              (3)纯种的非甜玉米(基因组成为DD)与纯种的甜玉米(基因组成为dd)杂交,收获的全是杂种的非甜玉米(Dd),将杂种的非甜玉米种下去自花传粉,收获的非甜玉米的基因组成为______,非甜玉米所占百分比为______.
              (4)玉米可用来酿酒,常用于酿酒的真菌是______,我国交通法规定,严禁酒后驾车,因为酒醉会影响人体的______调节,使运动不协调.
            • 9. 酒后驾驶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和第一大“杀手”。如图1是酒精进入人体后的吸收及排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酒精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其吸收量多的原因是______。
              (2)从酒精的吸收和代谢过程可以看出,喝酒会对______等器官造成危害。
              (3)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检测的是呼出气体中酒精的含量,请写出酒精被消化道吸收后呼出的途径:消化道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______→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口腔呼出。
              (4)小部分酒精随血液经过______、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研究人员以46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不同累积饮酒量(0-175ml)下,人体对声、电刺激的反应时间,进而探究饮酒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人体对声,电刺激的反应时间都______,主要是因为酒精会抑制人的神经系统,所以交通法规定禁止酒后驾车。
            • 10.
              酒驾、醉驾易造成伤害事故,主要原因是酒精影响了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 ______ .(判断对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