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
              A.上帝创造的结果
              B.用进废退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 2.
              自然选择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生物的 ______ 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3.
              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来自(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环境改变
              D.遗传变异
            • 4.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非常接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神经调节的结果
              D.激素调节的结果
            • 5.
              1859年英国伟大的自然学家达尔文发表了(  )
              A.《本草纲目》
              B.用进废退学说
              C.细胞学说
              D.《物种起源》
            • 6.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下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注:黑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强,白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弱)。随着吡虫啉的使用,下列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不同的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
              A.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B.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C.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D.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 7.
              在德国出现的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因一般抗生素对这种病菌不起作用,导致很多人死亡.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体现了(  )
              A.生物的智慧
              B.生物的选择
              C.生物的变异
              D.生物的习性
            • 8.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非工业区 393 154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______ .
              (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______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 ______ .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 ______ 的结果.
              (4)生物在进化中的趋势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 9.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B.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
              C.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
              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10.
              ______  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 ______ 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 ______  的方向发展, ______ 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