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目前世界已知的螳螂约有2000多种,中国已知约147种。
              北京市常见的螳螂主要是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见图1),中华大刀螳形窄长,形状和颜色类似狗尾草的叶片;广斧螳则体型较宽,形状和颜色类似柳树叶。中华大刀螳主要在草丛和矮灌丛中捕食螳虫等昆虫;而广斧螳则主要在乔木上活动,捕食树上的蝉和毛虫等。它们依靠体色和体形称为一流的伏击手;当发现猎物时,慢慢地接近猎物,然后竖起上半身,抬起镰刀似的前足(图2),耐心地静待,等到猎物接近了,先作瞄准,然后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足”到擒来。
              到了秋季,这两种螳螂都会在灌丛中产卵,卵块外面都具有其保护作用的卵稍,中华大刀螳在灌丛中下部产卵,卵稍厚且蓬松柔软,可以抵御严寒和蝽的刺吸,但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广斧螳在灌丛的枝条顶端产卵,卵稍薄且硬实,可以抵御鸟类捕食,但耐寒能力有限。容易被蝽吸食,有趣的是,两种螳螂的若虫在春季孵化后,先无食欲,而是处于一种“暴走”状态,到处奔跑几个小时后,才可使取食食物,这种行为避免了兄弟姐们间争夺食物,提高了存活率。
              此外,螳螂为肉食性动物,在农林区可以捕食多种害虫,对农林害虫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1)文章中对螳螂种类的简要介绍,体现了生物的 ______ 多样性。
              (2)如图1,图2所示,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都有外脊髓,身体和足 ______ ,这是节肢动物的典型特征,两种螳螂在颜色和基本形状上都与自己的生存环境高度一致,这体现了生物能 ______ 环境。这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______ 的结果。
              (3)螳螂的生殖发育需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 ______ 变态发育。从卵稍特点上看, ______ 的卵稍厚且蓬松柔软,其生活的环境中可能有大量 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A猎食性蝽B.食虫鸟类)
              (4)螳螂若虫卵化石,具有先“暴走”再取食的行为,这是在产生的众多 ______ 类型的基础上,淘汰不利类型而保留下来的有利类型,并将此性状 ______ 给后代的结果。
            • 2.
              17世界后叶,荷兰人虎克能放大200-300倍的 ______ ,观察了多种微小生物;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肉汁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 ______ 造成的,提出了巴氏消毒法;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 ______ 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
            • 3.
              重温科学史,能感受科学发展的动力,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贡献及关键实验器材相关联,填入题后横线上。

              A ______ ; ______ ;B ______ ; ______ ; C ______ ; ______ 。
              (2)深入研究后得知,病毒营 ______ 生活,因而造成了其他生物患病毒性疾病。如人类常见的疾病 ______ 。
              (3)科学家将研究成果用于人类生活中。如人们将病毒减毒或灭活处理成 ______ 用于预防病毒性疾病。
            • 4.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非工业区 393 154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______ .
              (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______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 ______ .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 ______ 的结果.
              (4)生物在进化中的趋势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 5.

              资料分析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一类重要物质,细胞色素C是其中的一种。科学家比较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生物名称

              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别

              黑猩猩

              0

              猕猴

              1

              11

              12


              生物名称

              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别

              13

              金枪鱼

              21

              向日葵

              38

              螺旋菌

              45

              (1)由上表可以看出人与__________的差异最小,与__________的差异最大。由此你可以推测出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

              (2)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__________。

            • 6.
              请将科学家与其相关的内容对应连线.
            • 7.

              资料分析题: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1)桦尺蛾的体色(深色、浅色)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______(填“遗传”或“变异”)现象。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假设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基因控制,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或__________;浅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在非工业污染区___________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在工业污染区_________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

              (3)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选择正确的选项并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的结果。

              A.烟熏   B.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自然选择

            • 8.

              (1)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          以及            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            

              (2)证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它是地层里古生物的               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3)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依次为        、苔藓植物、          、种子植物。

              (4)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者生存,_________者被淘汰,这就是_________。

              (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              、由低等到              ,由水生到             

              (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         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          现象。

              (7)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      或人与       之间传播的疾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