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了采样,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小)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该同学选择对不同车流量的时段进行采样统计,目的是 ______ 。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分别求出不同时段PM2.5浓度的 ______ 值。
              (3)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 。
              (4)根据如图写出PM2.5“入肺”的途径(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______ 。
            • 2.
              目前雾霾已成为城市标志性难题,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1)“雾霾”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影响严重。在雾霾天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______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校的同学在城市主干道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2)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______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3)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 。
              (4)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3.
              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实验中,采用的“五点取样法”是指(  )
              A.
              B.
              C.
              D.
            • 4.

              某兴趣小组发现,放学以后,我市大多中小学校园附近商店内人头攒动,原来是学生们在购买零食,据多位店主介绍其中又以辣条销售最好。辣条以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购买辣条食用,某组员不禁要问:难道辣条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材料:辣条、仓鼠10只、仓鼠的主食——鼠粮、水、可关仓鼠的笼子等)

              (1)提出问题: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

              (2)作出假设: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3)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4个月以后结果

              甲组

              各5只大小、生长情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普通鼠粮

              5只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普通鼠粮加水与辣条一起磨碎,再用微波炉烘干,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原鼠粮一致)

              2只已经死亡

              3只活动能力弱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组(填“甲”或“乙”)。

              ②每组用5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实验结论,请给我市中小学生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 5.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0.03mg•mL-1、0.05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

              ②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3mg•mL-1、0.01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5mg•mL-1、0.03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到的涡虫,在分类学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门。

              (2)A组和B组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每组10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青少年应当拒绝吸烟。

              (5)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A组和_____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 6.

              为探究艾滋病的流行情况,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换水”游戏。20位同学各持一个盛有无色无味液体的纸杯(其中一杯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余是清水,但同学们事先不知道),在课室里自由走动,与自己遇到的每个人碰杯,并交换一点杯中的液体.一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然后往每人的杯中都滴进酚酞试剂(这种试剂遇到极微量的氢氧化钠就会显出鲜艳的紫红色)。大家惊讶地发现,大多数人的杯子中都出现了紫红色!请据情形回答问题:


              (1)学习小组通过“换水”游戏,完成了探究传染病流行过程,这是________实验。


              (2)游戏的各环节与艾滋病传染的基本环节对应起来:携带氢氧化钠溶液杯子的同学相当于______________,“换水”过程相当于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说自己前段时间打了乙肝疫苗,并查出已经产生了抗体。该同学对艾滋病的预防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实验说明艾滋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邀请你作为预防艾滋病志愿者协会的宣传大使,你会给人们提出什么意见或建议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2015年3月1日,柴静推出的公益作品《穹顶之下》席卷微博和朋友圈,100多分钟的视频,让我们对雾霾心生畏惧,而又无可奈何。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PM2.5被吸入人体不易被阻挡,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进入肺泡的PM2.5可迅速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颗粒上附着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1)PM2.5随气流依次经过呼吸道的鼻→        →喉→气管→支气管,最终进入肺,在此过程中,膈肌所处的状态是         (填“收缩”或“舒张”)。

              (2)肺泡壁和毛血管壁都只有一层细胞构成,PM2.5很容易进入血液,再随着血液流经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        ,最终影响身体健康。

              (3)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在一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不同“采样时段”的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小)

              (车流量大)

              (车流量小)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填“越大”或“越小”)。

            • 8. 在实验设计中,哪一组不能作为对照?(  )
              A.25℃和0℃     
              B.有空气和无空气   
              C.温度和水分   
              D.有光和无光
            • 9.

              以下是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处理,请分析作答:

              (1)你认为________号瓶中的种子将会萌发。

              (2)①号与②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①号与③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①号与④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①号瓶的作用是________,表中一共设置了________组探究实验。

              (3)实验中用10粒种子而不用1粒种子,是为了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

            • 10.

              阅读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甲              乙              丙处理方法     灭菌        灭菌后接种细菌    不作任何处理
              保存方式     无菌环境    无菌环境          自然条件
               根据资料一回 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 _________,蚯蚓和小白鼠学走迷宫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___ 。根据资料二回答: 
              (3)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___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
              (4)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