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显示的装置用作比较一带叶枝条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失水速率。在每一光强度下,气泡最初及最终的位置记录如下表。
              光强度 气泡最初位置(mm) 十分钟后的位置(mm)
              10 0 15
              20 2 22
              30 1 26
              40 3 33
              (1)实验进行时,枝条的 ______ 使气泡移动。
              (2)计算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失水速度(答案以气泡每分钟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并用表格列出所得结果)。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光强度对失水速度有何影响? ______ 。
              (4)在每一组实验开始时,应如何操作才能使气泡回到0-3之间? ______ 。
            • 2.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 ______ 装置.
              (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 ______ 装置.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 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 ______ (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
              (3)若C装置中,锥形瓶内的水滴有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可发现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 ______
            • 3. 自20世纪90年代始,国内外专家开始对园林植物的健康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发现部分植物叶片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有减菌、杀菌作用,并对其作用的差异进行了分类、分析,从而指出园林植物对于其生存环境中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某实验小组探究“比较裸地、草地、灌丛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案如下: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步骤 裸地 草地 灌丛 空白对照
              配制培养基 装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A 把三个地点的培养盖打开,暴露5-10分钟,然后盖上盖 密封,不打开
              培养 将四组培养皿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菌落数) 28 10 5 0
              (1)在制备培养基时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 ______
              (2)表中A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______
              (3)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该探究方案? ______
              (4)在观察和记录时所肴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那么,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别主要是 ______
              (5)比较l、2、3号培养皿内的菌落数,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南南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如图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南南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了 ______ .实验中B瓶起 ______ 作用.
              (2)实验二中,为了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南南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 ______ 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 ______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3)实验三中,南南发现[ ______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取 ______ 等措施.
            • 5. 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要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茂密的灌丛和树林中的湿度.获得的数据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
              A.裸地
              B.茂密的灌丛
              C.树林
              D.任意一组
            • 6. 分析如图所示四个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做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利用 ______ 装置.
              (2)装置甲中试管里冒出的气体是 ______ .检测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
              (3)装置丁中塑料袋内壁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______ 作用.该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哪一器官进行的? ______ .该装置设计是否合理? ______
              (4)装置乙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 .此实验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 ______ 气体.
            • 7. 下列装置能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是(  )
              A.
              B.
              C.
              D.
            • 8. 根据以下试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甲是“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实验中的一个装置.其目的是使叶片中含有的 ______ 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2)装置乙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有氧气产生.此装置要达到验证的目的还应增加一个条件,即 ______
              (3)装置丙可以用来验证 ______ 能产出二氧化碳.
              (4)装置丁中植物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依次是植物体→ ______ →细胞;装置丁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但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修改为 ______
              A.植物叶片太多,应摘掉些 B.应扎紧袋口
              C.应给叶片涂上凡士林 D.袋口应扎在最下面一片叶以下,土壤之上.
            • 9. 如图是晴天的上午,某同学设计的用于观察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此装置是否正确? ______ ,其原因是只能包住枝条,不能包住土壤和根.
              (2)下午打开口袋,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 ______ 较丰富,这是 ______ 的结果.
              (3)傍晚再逃生塑料袋并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 ______ 较丰富,这是 ______ 的结果.
              (4)此实验的对照条件是 ______
            • 10. 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______ 进行的吗?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叶片的多少有关?
              (3)预测实验(二)的结果:A、B、C三塑料袋中的水珠数; ______ 袋壁内水珠最多; ______ 袋壁内水珠较少; ______ 袋壁内水珠最少.
              (4)实验(二)的结论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