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列出可探究的一个问题: ______ .
              (2)在装置B中,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 ______ .
              (3)利用装置C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 ______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 ______ (左或右)移动.
              (4)装置D表示 ______   的实验过程,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 (按序号排列).
            • 2.

              将两个大体相同的枝条按图中所示进行处理后插入两个试管中(试管内有等量的水,水面上滴有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些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发现:

                                    A             B

              (1)__________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

              (2)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会向体外散失,是主要通过__________这种器官散失的。

              (3)这个生理过程我们称为______________作用。

            • 3.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棵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枝条保留全部叶,丙装置枝条去掉全部叶。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装置放到35℃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0℃环境中,两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

              (1)该实验可分为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甲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的结论是                             ;另一组是甲和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甲装置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过程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 4.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的是____装置。(填字母)

              (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装置。(填字母)

              (3)通过C和D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湿度。

            • 5.

              (一)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小悦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 ,实验中B瓶起 作用。

              (2)实验二: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小悦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 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       染色后,观察到[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3)实验三:小悦发现[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      作用从叶片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用 (答一点即可)措施。


              (二)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

              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如图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
              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
              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4)观察甲装置可知:A与B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A与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 ______个变量.
              (5)步骤④用乙装置脱色时,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 ______,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______将变成 ______色。
            • 6.

              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并用记号笔划出液面高度的标记。甲试管中插入一根完整的枝条,乙试管中插入一根剪去叶片的枝条,然后分别在两支试管的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4小时后进行观察:

               ⑴该装置探究的是植物进行____________作用的主要部位,甲、乙两支试管的液面下降得多的是         试管。

               ⑵两支试管的水面上加一层油的原因是                          

               ⑶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应该把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温暖/凉爽)的环境中。

            • 7.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温度平均值
              时间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早晨(6:00) 45.6 60.7 78.9
              中午(12:00) 29.5 49.6 61.3
              晚上(18:00) 35.2 55.9 73.5
              (1)在整个的测量过程中 ______ 组数据起对照作用.
              (2)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______
              (3)通过对分析表中记录数据得知,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湿度就 ______ ,植物少的地方,空气湿度就 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生物能够 ______ 环境.
            • 8. 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如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曲线图2表示:

              (1)曲线Ⅰ代表 ______ (填字母)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 ______
              (2)曲线Ⅲ代表 ______ (填字母)组装置的质量变化,原因是 ______
              (3)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目的是 ______
            • 9. 小东发现农民在移栽植物时常剪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什么呢?他猜想,叶可能是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于是,他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猜想。(7分)

              (1)针对小东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预期,A、B两个装置中放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后,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__装置。这说明:_________是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

              (3) 若往A装置的锥形瓶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发现木质部被染红了,这是因为木质部中有运输红墨水的 ___________管。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___________大气湿度。

              (4)此实验装置中B装置起________作用,上述的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法。

            • 10. 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______ 进行的?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 ______ 有关?
              (3)预测实验(二)结果:A、B、C三塑料袋中水珠数:由多到少依次是 ______
              (4)实验(二)结论: ______
              (5)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能说出一点即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