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实验研究能力,下面以“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为例回顾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   结论→表达和交流。
              (2)某组制定计划如下:在实验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黑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在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两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下黑纸板下和玻璃板下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并记录结果。本实验中,两种环境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是_____的,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本实验的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某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不同

              环境

              中鼠妇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3

              4

              2

              0

              5

              1

              2

              3

              2

              1

              阴暗

              7

              6

              8

              10

              5

              9

              8

              7

              8

              9

              根据该组的实验的结果,他们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同学们,相信通过实验课上的探究,对于这个问题,你已经有了答案.仔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分别设置了 ______ ______ 两种环境,这是为了 ______
              (2)为什么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 ______
            • 3. 某生物探究实验社团为研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他们分成5个小组进行实验,具体过程如下:
              各组分别准备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然后在装置中央细湿土上放10只鼠妇,用值班和玻璃板将纸盒盖严,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处的鼠妇数量.统计结果如下面的表解.请分析回答:
              组数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明亮处(只) 2 3 3 1 3 2 1 2
              阴暗处(只) 8 7 7 9 7 8 9 8
              (1)该社团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2)某同学建议选体形较大、爬行快的鼠妇作为实验对象,试分析说明该同学的建议是否可行? ______
              (3)通过统计分析全社团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进行统计时,为什么要计算全社团各组数据的平均值? ______
              (4)如果观察时,发现细湿土表面仅有8只鼠妇,且3只分布在玻璃板下,则记录时,表格中的黑暗处一栏,应记为几只鼠妇? ______
              (5)如果将此装置进行改造,以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纸盒内的土壤应改变为 ______ ;纸盒上面的盖板应改变为 ______
            • 4.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实验记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该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在对照实验中,变量应该只有________个,在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设置了明亮与阴暗两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4)分析本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___环境中。

              (5)实验结束后,鼠妇应将怎么处理?________。

              (6)实验只用1只鼠妇进行实验行吗?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

              (7)实验结束最后为什么要计算各组的平均值?________。

            • 5.

              同学们,本学期你们步入初中阶段,接触到了一门崭新的课程——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动物等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都是研究的对象。通过这一学期的研究,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生物学基本知识,还具有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1)了解校园等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我们采用了__________法;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我们借助显微镜采用了________法。

              (2)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干土

              4

              4

              3

              3

              2

              2

              2

              1

              湿土

              6

              6

              7

              7

              8

              8

              8

              9

              ①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实验。

              ②在实验中,该组同学用10只鼠妇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我们可以计算全班各组的________后在得出结论。⑤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探究,你知道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你养成了什么样的生物科学态度?请你简要叙述。

            • 6.

              小明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小明不禁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来经过长期观察,小明推测:鼠妇怕光。并捉了10只鼠妇做了以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小明的实验:①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无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②将捉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的鼠妇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多?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看到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了问题: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

              (1)当小明用实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3)10分钟后出现的情况应该是:______,据此,小明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实验时,如果小明只用1只鼠妇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吗?_____为什么?______。

              (5)小明做实验时,小华也在旁边看,并向小明建议:应该在纸盒黑暗的一端洒点水,使它潮湿,而亮的一端保持干燥,但小明没有采纳他的建意。你认为小明做的对吗?          (填“对”或“不对”)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鼠妇是常见的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对动物的意义在于_________。

            • 7.

              鼠妇是一种生活在墙角砖缝中或石头下的常见小动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鼠妇的分布是否受光照的影响。他们设计了明亮区和黑暗区两种环境的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将结果记录于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实验环境

              统计数据(鼠妇个数)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黑暗区

              10个

              14个

              13个

              17个

              18个

              明亮区

              10个

              6个

              7个

              3个

              2个

              (1)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2)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3)设计明亮区和黑暗区两种环境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               

              (4)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一只的原因是              ,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班的            ,这样做的目的          

              (5)根据实验记录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8.

              请你根据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的体会,回答问题:

              (1)你们小组是在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才采集到鼠妇的。

              (2)实验时,把鼠妇的数量放在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条件都相同,只有盒子中的          不同,即盒子中一部分为           环境,另一部分为             环境,从而形成           实验。

              (3)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______个,该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少,而且最后要统计并取全班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则应该设计出 以_______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5)实验完成后,应如何处理鼠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填:能、不能)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____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5)结论:_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 的环境中生活。

              (6)实验结束后要怎样处理鼠妇?              

              (7)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

            • 10.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环境变亮了吗?同学们对此进行了研究,请你将他们的探究过程写完整 。

              (1)提出的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做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一组对照实验中设计_____个变量,在该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___________。

              (4)在设计好实验后接下来同学们应该做的是探究步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