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的甲、乙两图反映了二氧化碳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对于温室里的农作物,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其原理符合 ______ 图。
              (2)若乙图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C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C,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C,曲线B点将向 ______ 移动、C点将向 ______ 移动。
              (3)有两位同学依据甲图,分别绘出了植物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吸收和释放的CO2量与外界环境中CO2含量之间的关系图,如下图丙和丁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 图。
            • 2.
              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成草莓、葡萄、黄瓜等有机农产品,开展休闲采摘,可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科研人员在T1、T2、T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T1>T2>T3)测定了黄瓜叶片的光合塑料(如图)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淀粉粒数目(如表)
              土壤
              含水量
              叶绿体数目
              (个/细胞)
              淀粉粒数目
              (个/叶绿体)
              T1 9.0 2.9
              T2 7.8 2.7
              T3 6.7 2.3
              (1)黄瓜叶片细胞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 ______ ,研究者可通过测定其吸收量来获得光合作用速率的数据。据图可知,在T1、T2、T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8:00-12:00之间均逐渐增大,12:00之后均逐渐降低。这种规律性变化主要是由于一天中 ______ 变化带来的影响。
              (2)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黄瓜叶片细胞中 ______ 的形成和发育受到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 ______ 。
              (3)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有多种,菜农在白天给大棚开门通风就是措施之一。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保证棚内空气中有充足的 ______ 。
              (4)菜农在大棚内江南瓜秧的芽切去并留下合适的切口,再插入黄瓜秧的芽,用嫁接苗生产黄瓜,实现了黄瓜的丰产丰收。在这里,黄瓜秧的芽是作为 ______ (填“砧木”或“接穗”)使用的。
            • 3.
              5月15日,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月宫一号”内,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

              (1)图甲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图中有 ______ 条食物链。
              (2)某同学认为“月宫一号”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引入以黄粉虫为食的生物。请你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评价此观点。 ______ 。
              (3)“月宫一号”里的植物能为人提供氧气、水和食物。光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之一。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乙装置研究不同色光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图丙),据图分析,“月宫一号”内给植物照射的最佳两种色光为 ______ 。
            • 4. 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图),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
              (1)蟹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2)水稻细胞和蟹的肌肉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前者有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 ______ ,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______
              (5)请写出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______
              (6)农民放养螃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与稳定,因为任何生态系统的 ______ 能力是有限的.
            • 5. 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呢?学完了七上生物,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现代生活、现代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产业等都离不开它.
              (1)1996年在英国出生的克隆羊多莉,曾经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因为它标志着一种新的生物技术的面世-哺乳动物体细胞 ______ 技术,多莉羊与生它的母羊长相不同,而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几乎一样,这说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______ 中.
              (2)通过学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我们了解了可以从 ______ 植物中提取来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还了解了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看不到 ______ 植物,把这种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当我们漫步在公园中,芳香的花草树木,令人心旷神怡,那些都是园艺师根据生物学原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请你解释①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②栽花需要松土所蕴含的原理.
              (4)“现代农业离不开生物学”,例如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等栽培,这是利用 ______ 作用的原理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请你再说出一条利用这一原理来提高产量的措施.
              (5)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意义?请你列举两条.
            • 6. 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表达式,请据图回答:
              ①+②③+氧气
              (1)图中A表示 ______
              (2)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促进[①] ______ 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 ______ ] ______ 中,这些能量通过 ______ 作用释放出来,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______ 起到了重要作用.
              (5)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答出一点即可) ______
            • 7.

              请将下列光合作用的公式补充完整。

                            

              (1)人们常把植物的绿叶比作是一座“绿色工厂”,这座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和水,产物是淀粉等有机物和       ,动力是          ,场所是         

              (2)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大棚种植农作物时,可以向棚中充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填“二氧化碳”或“氧气”),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

              (4)森林被称为天然“氧吧”,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向自然界提供大量的____________。(填“二氧化碳”或“氧气”)

            • 8. 冬春季节,农民利用日光塑料大棚种植瓜果或蔬菜,既能增加产量,又可获得反季节果蔬,这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大棚中植物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使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最大化,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提早关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并解释有关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______ ,场所是叶绿体.
              (2)为了增产,农民常向大棚内施放“气肥”,气肥主要通过 ______ 进入植物体内的.
              (3)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大棚内的室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绿色植物的 ______ 作用,使其少分解合成的有机物.
              (4)到了晴朗的中午,气温较高时,农民常把上部的塑料薄膜全部掀开,使之通风.通风的直接作用是增加 ______ 浓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5)若种植西红柿,则为了促进多开花,结果应多施含 ______ 的肥料.
            • 9.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______
            • 10. 某校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提高温室内蔬菜产量的方法,选择马铃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五个小型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马铃薯苗,温室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示数(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D E
              二氧化碳 0.03% 0.1% 0.1% 0.1% 0.1%
              温度 20℃ 10℃ 20℃ 30℃ 40℃
              (1)温室A和C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 .同学发现温室C中的幼苗比温室A中的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C内 ______
              (2)对温度影响幼苗生长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随机选取的一张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①曲线B表明 ______
              ②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温度在20℃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 ______ 毫克.
              ③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当温度在 ______ ℃时,该叶片内有机物合成与分解的速度相等.
              (3)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小组可以得出结论:若要促进温室栽培马铃薯幼苗的生长,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