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为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

              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表:
              温度/℃ 0 5 10 40
              出汁量/mL 5 13 15 25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是分解______的一类酶的总称。由酶的______(高效性或专一性)可知,组成细胞壁的另一主要成分______不会被分解。
              (2)步骤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 10℃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目的是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______是相同的。
              (3)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4)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保持温度、pH 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 35 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______消耗完毕。若增加果胶酶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用虚线表示)。______
            • 2.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机理是______,通常加酶洗衣粉中的酶要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后再加到洗衣粉中,原因是______,这是否实现了将酶固定化______(是、不是)。
              (2)为了探究某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关系,某同学通过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结果。由图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3)如表是围绕加酶洗衣粉的一项研究结果:
              温度/℃ 20 30 40 45 50 60
              普通洗衣粉去污力/% 15 18 20 21 21.5 22
              加酶洗衣粉去污力/% 30 40 48 50 48 37
              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__;②______。
              (4)在使用加酶洗衣粉过程中,对于特别脏的衣服、较大的洗衣量,写出两项提高洗涤效果的措施:①______;②______。
            • 3.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发酵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在“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中,配制好的尿素固体培养基加上封口膜后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灭菌,冷却后加入用_________漏斗过滤的尿素溶液。漏斗用后需用适宜浓度的___浸泡,再用蒸馏水冲洗,干燥后保存。 

              (2)在“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实验中,可以用___(A.50%乙醇 B.70%乙醇 C.90%乙醇 D.95%乙醇)鉴别果胶。果胶酶可以从黑曲霉或______中提取,配制这些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需要将pH调至____。

              (3)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通入空气需要经过_____过滤。果醋发酵结束的标志是pH_____。 

              (二)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克隆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相关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过程①常应用____方法导入重组诱导基因后得到干细胞;部分干细胞经过诱导可分化成全身的不同组织或器官,说明这些细胞具有____性。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必须通入O2和CO2,通入CO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该过程中甲和乙细胞可经过生物诱导剂______的作用形成丙细胞。取一个丙细胞,放在含大量失去____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特定培养体系中培养,最后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为____法。 

              (3)下列关于经③和④过程得到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该过程应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理    B.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C.丙细胞要具有分泌多种抗体的能力   D.丙细胞的形成先通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再进行抗体检验

            • 4.

              我国是桑葚种植大国,桑葚品种、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桑葚果实富含白黎芦醇、花靑素等有良好防癌、抗衰老功效的物质,以桑葚果实为原料进行发酵制作果酒和果醋,既开发了桑葚的保健价值,又解决了桑葚果实难以保存的问题。下图为发酵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处理桑葚果实时,应清洗后再除去枝梗,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                     _____。在酿制桑葚果酒的初期时一般要先通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甲、乙过程都要严格控制温度,甲过程控制的温度比乙过程控制的温度________(填“高”或“低”)。

              (3)为获得品质较高的桑葚汁,可加入_________酶。

              (4)为了优化发酵工艺,科研人员研究了酵母菌接种量对果酒中酒精度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由表可知,酵母菌接种量为________%时,果酒的酒精度最高。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来检测。

              酵母菌接种量(%)

              5

              10

              15

              20

              25

              酒精度(%)

              5.05

              5.41

              5.37

              5.21

              5.13

              (5)制作成功的桑葚果酒若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过程发生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6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4 mL淀粉溶液;

              ②将试管分别放入o℃、20℃、40℃、60℃、80℃、100℃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5 min;

              ③向装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酶溶液,立即放回水浴锅中并计时;

              ④每隔1分钟取2滴左右淀粉溶液,滴于多孔反应板上,滴加1滴碘液检测。记录取出的样液遇碘不呈蓝色所需的时间t。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

              (2)不能选择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探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方案中淀粉酶溶液滴加2滴,不能过多,主要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录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示没有记录到实验结果):

              温度

              0℃

              20°C

              40。C

              60。C

              80°C

              100°C

              平均时间t

              7 min

              3 min

              2min

              7 min

              请根据表中信息,用柱形图的形式表示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温度.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常用于奶酪的生产。为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若干试管,分为A、B、C、D、E、F六组,每组两支试管,其中一支试管放入2 mL凝乳酶,另一支放入2 mL乳汁。

              ②将六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浴15 min。

              ③将每组试管中的凝乳酶和乳汁混合后在原温度下继续水浴,记录凝乳所需时间,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组别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

              7.0

              4.0

              1.5

              4.0

              不凝

              (1)上述实验中,温度是____________,各组所加凝乳酶量和乳汁量属于__________。(填变量类型)

              (2)实验结果中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表明酶的活性越__________。

              (3)A组中乳汁不凝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组中乳汁也不凝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 ℃”的结论。

            • 7.

              某班同学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其简要流程如下:



              (1)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分离酵母菌应使用___________ (用途)培养基,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__________法,若想使这些酵母细胞能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______________。

              (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_____________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想进一步统计所得果酒中酵母菌的活菌数目,通常课可采用____________法。

              (4)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做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后续年级使用,该班同学可将菌液采用__________法在____℃环境中进行长久保存。

            • 8.

              萌发的大麦种子中存在着两种淀粉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耐热不耐酸;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处理15min即变性失活。为测定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将发芽3天的大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⑦中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步骤②中对1号试管进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成实验目的,设置的1、2、3号试管中,为对照组的一组是 号试管。

              (3)通过上述实验,能大致比较萌发3天时种子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                                                                            

            • 9.

              人在生病发烧时,常会发生食欲下降,现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实验假设:人在生病发烧时,发生食欲下降,是体温升高降低了消化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其颜色的深浅与淀粉的量成正比。

              实验的自变量:________。

              实验步骤:

              (1)取两4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丙、丁,甲、乙各加入等量适量的可溶性淀粉液,丙、丁各注入1mL新鲜胰淀粉酶溶液。

              (2)将甲和丙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乙和丁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接着分别将_____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3)往甲 、乙两试管各滴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对比_____

              (4)实验结果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该实验假设。

            •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在生产果汁的过程中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合理设置果胶酶用量的梯度后,可通过苹果泥出汁的多少来判断酶的用量是否合适。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1)材料用具:

              制备好的苹果泥、恒温水浴装置、试管、漏斗、滤纸、量管、试管夹、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溶液、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

              (2)实验步骤:

              ①取6支试管,编号1~6,分别加入 ________,调节pH至4.8。

              ②向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________,然后放入45 ℃恒温水浴装置中保温相同时间。

              ③过滤苹果泥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__,因变量是苹果泥的出汁量。

              ②酶的活力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即酶促反应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