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1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显微镜上有10X和40X两个物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我们应该选用哪个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你认为[2]是____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1]是____血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3]是____血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_________

            • 2.

              镉是人体非必需的元素,自从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近年来我国多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

              (1)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2)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3)把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4)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灌胃液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Omg/mL

              lmL

              10只

              0

              B

              0.015mg/mL

              lmL

              10只

              10%

              C

              0.025mg/mL

              lmL

              10只

              20%

              D

              0.035mg/mL

              lmL

              10只

              %

              E

              0.045mg/mL

              lmL

              10只

              40%

              (二)实验分析:

              (1)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各组取10只小鼠而不是1只小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有人用“镉大米”喂鸡。但你通过学习生物学,知道镉通过食物链仍会在生物体内_________,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实验结论: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启示: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小红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请写出制作临时装片的详细步骤.
            • 4.

              (I)在观察草履虫的应激反应实验中,现成的材料有盐和糖。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 草履虫能否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步骤:

              ①取三张洁净玻片,编号甲、乙、丙,在每张玻片两端各滴   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并将其连通。

              ②玻片上右侧培养液边缘甲的放一小粒盐,乙的放一小粒糖,丙的滴一滴清水(如图所示)

              ③你认为草履虫的移动方向是(    )

              A.甲向B侧,乙向A侧,丙向A侧          

              B.甲向A侧,乙向A侧,丙向B侧

              C.甲向A侧,乙向B侧,丙没有明显变化    

              D.甲向B侧,乙向B侧,丙没有明显变化

              (4)得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组(“甲”、“乙”或“丙”)。


              (II)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设计如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甲图温度为25℃左右,乙图温度为10℃左右),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果所用种子自身是完好无损的,并且已度过休眠期,在这6粒种子中,只有_____号种子会萌发,如果该实验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应选取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种子进行实验。

              ⑵若选取①②号种子,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号。

              ⑶实验中,所有的种子都满足自身条件,那么,该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三个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5.

              "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在三明湿地生态公园常常看到此美景,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1)蝴蝶和蜻蜓都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都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             ,身体和             都分节。

              (2)蝴蝶在花丛中忙碌穿行,吸食花蜜,能帮助植物                。蝴蝶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

              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

              (3)蜻蜓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繁殖后代。蜻蜓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其生殖方式属于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蝴蝶和蜻蜓属于                          。它们和生态系统中的其它动植物一起,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                           

              (5)蝴蝶和蜻蜓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但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 6.

              取甲、乙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在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少许食盐和肉汁,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并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的移动方向。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的最佳部位是(  )

                    A.培养液表层  B.培养液中层  C.培养液下层  D.培养液的任何部位

              (3)根据该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除草履虫外,__________、__________也

              是单细胞生物。

            • 7.

              请观察下图,并分析回答:


              (1) 图1中的甲表示的是人体呼吸过程中的________(吸气/呼气)状态,此时膈肌________(收缩/舒张),胸廓容积________,肺内气压降低,气体被吸入。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________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 为了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同学们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________手捏紧皮管,另一只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操作方法相反。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瓶。

              (3) 当新鲜的空气进入肺泡后,__________通过扩散进入血液中,血液变成含氧多的__________血。氧气最终在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_________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