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并结合你平时的实验


              (1)在实验一中,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二中,绿色植物必需预先经过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各摘下一个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变蓝的是装置中乙的叶片,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原理可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将相关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 骨的煅烧

                   ①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观察到鱼骨先变黑,再变红,最后变成灰白色。

                   ②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骨碎裂。

                   ③实验结论:骨中含有         ,它使骨具有         

              (2)骨的脱钙

               ①将一根鱼肋骨放入盛有10%的盐酸的试管中,观察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产生。

               ②15分钟后,用镊子取出鱼肋骨并用清水漂洗,观察骨是否变软。

               ③实验结论:骨中含有        ,它使骨具有         的特点。

            • 3.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②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③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装到三只广口瓶中。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

              ④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①中,将烧杯、广口瓶等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②中,“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培养基。

              (3)在步骤④中,________号瓶中的牛奶变成酸奶,这说明制作酸奶需要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

            • 4.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你看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注射器、气球等作为材料做了如下的生物实验。

              (1)      图 1 是同学们设计的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的装置。一段时间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推动注射器活塞,把气体注射进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的是             ,拔下活塞你会闻到酒味,原因是           

              (2)      图 2 是同学们利用长气球制作的气孔模型,若向图中所示方向推动活塞,气孔         ,此时真正植物叶片中的保卫细胞处于       状态(吸水/ 失水)。

              (3)      图 3 是同学们设计的蒸腾作用实验( 该装置接口处都用凡士林密封)。

              A、装置内灌满清水,胶皮管末端留有几个气泡(便于观察)。

              B、一段时间后气泡开始上升,小烧杯内水分开始减少。细长橡皮管相当于植物体体内的_________。

              C、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知道蒸腾作用与叶面积成正比吗?请帮助他们完善实验________________。

            • 5.

              下图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过程,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实验能观察唾液淀粉酶对    的消化作用,这种物质的初始消化部位是    

              ⑵把这三个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向①号试管内滴加碘液,摇匀。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变蓝”或“不变蓝”),其原因是馒头内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了。

              ⑶馒头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      

              ⑷此实验表明: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关系。

            • 6.

              某实验小组探究“比较裸地、草地、灌丛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案如下: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在制备培养基时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                            

              (2)表中A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3)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该探究方案?

              (4)在观察和记录时所肴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那么,细菌繁殖方式是    

              (5)比较1、2、3号培养皿内的菌落数,你得出的结论是     

            • 7.

              在夏天,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蟋蟀在天气闷热的夜晚鸣叫的次数多,而在天气凉爽的夜晚鸣叫的次数少,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1)如果你是小组中的一员,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是影响蟋蟀鸣叫次数的原因吗?

              (2)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设计的试验方案是: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取健康的品种、性别、大小等特征基本相同的蟋蟀40只,分别放在四个温度不同组的装置中进行观察,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得出下表格中的数据。

              (3)根据上表所示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 ___,同学们进行这项实验主要运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法。

            • 8.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请你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__  _号试管。若该组实验的结果与你预测的一致,那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 ___号试管,你认为3号试管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设置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研究性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的因素是        。除了表中所列的信息外,加入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______ __ _,对照实验是______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9. (6分)绿茶多酚是绿茶中提取的天然有效成分,为探究绿茶多酚是否对酒精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将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   只,实验处理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其分泌的         参与脂肪的消化。

              (2)实验中将30只小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3)本实验中,A与B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对小鼠的肝脏会产生损伤。

              (4)本实验中,B组与C组也是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变量是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酒精可导致小鼠体重         ,肝脏肿大。②绿茶多酚对酒精性肝损伤         (填“有”或“无”)保护作用。

            • 10.

              某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馒头中的淀粉遇碘变蓝,淀粉被分解后蓝色会消失。为探究影响馒头在口腔内消化的因素,他们取等量的四份馒头和相同的四支试管,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下列分析不科学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四支试管都应置于37℃温水中
              B.试管A和试管D对比适合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C.试管B和试管C对比适合探究牙齿咀嚼的作用
              D.试管B和试管D对比适合探究舌的搅拌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