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见下表.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碘液检验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需要适宜的温度
              B.具有专一性
              C.需要适宜的pH
              D.具有高效性
            • 2.
              某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馒头中的淀粉遇碘变蓝,淀粉被分解后蓝色会消失.为探究影响馒头在口腔内消化的因素,他们取等量的四份馒头和相同的四支试管,进行如表所示实验.下列分析不科学的是(  )
              试管1 馒头碎屑 2滴碘液+2mL清水 搅拌 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试管2 馒头碎屑 2滴碘液+2mL唾液 搅拌 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试管3 馒头块 2滴碘液+2mL唾液 搅拌 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试管4 馒头碎肩 2滴碘液+2mL唾液 不搅拌 观察顏色变化情况
              A.实验过程中四支试管都应置于37℃温水中
              B.试管1和试管4对比适合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C.试管2和试管3对比适合探究牙齿咀嚼的作用
              D.试管2和试管4对比适合探究舌搅拌的作用
            • 3.
              某同学设置了如下实验.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A.淀粉酶是否能消化淀粉
              B.加热是否能使淀粉消化
              C.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消化效果
              D.碘液是否会影响淀粉的消化
            • 4.
              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某校科技社团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A组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一)所示,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再向甲试管加入2ml清水,乙试管加入2ml唾液,摇匀,均置于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各滴加等量的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甲试管 ______ 蓝,乙试管 ______ 蓝.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其中实验组是 ______ .
              (2)B组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二)所示,在丙、丁两支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和唾液,摇匀,丙置于37℃的温水中,丁置于0℃的冰箱里,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等量的碘液,变蓝的试管是 ______ ,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你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 .
              (3)综上所述:甲和乙、丙和丁分别形成了 ______ 实验,因为它们的变量都只有一个.
            • 5.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脱去叶中叶绿素
              B.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碘液 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D.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食醋和清水 配制模拟酸雨
              A.A
              B.B
              C.C
              D.D
            • 6.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操作过程,下列各项关于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变蓝,②变蓝
              B.①变蓝,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②变蓝
              D.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 7.
              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表的设计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 清水或唾液 温度
              2mL清水 37℃
              2mL唾液 37℃
              2mL清水 0℃
              2mL唾液 0℃
              A.试管①和试管④可作为对照
              B.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试管②
              C.试管②和试管③可以证明温度影响馒头的消化
              D.实验证明,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 8.
              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唾液和牙齿咀嚼及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并实施下列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若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1号试管和 ______ 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若把1号试管和3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目的是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 ______ .
              (3)实验的结果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和3号试管都变蓝,其中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______ .
              (4)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 .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形状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有无唾液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条   件 37°C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注:馒头碎屑表示已经过牙齿咀嚼的;馒头块是未咀嚼的)
            • 9.

              馒头是中国特色传统面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馒头的过程中用到酵母菌 
              B.向馒头上滴加碘液不会变蓝
              C.吃馒头时唾液分泌增加属于条件反射
              D.越嚼馒头越甜是因为唾液中含有蛋白酶
            • 10.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______ 种处理.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______ 种处理.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 ______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______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