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的颜色______(选填“深”或“浅”)的活小鱼。
              (2)如图是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管分支情况,请判断:
              a.血管①是毛细血管,依据是______。
              b.若血液流向为①→②,则血管②为______。
            • 2. 下列图示中,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对材料的处理;图乙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用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______。
              (2)通常情况下,我们应使用_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3)图乙中,血管a是______。血管b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
              (4)若要把视野右下方的血管c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______移动。 假如观察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培养皿,污点都没动,可判断污点在______上(填写图丙中的标号)。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为:用______擦拭干净后再实验。
            • 3. 如图图示中,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对材料的处理;图乙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用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______。
              (2)通常情况下,我们应使用_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3)图乙中,血管a与血管c的主要区别是______;血管b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
              (4)若要把视野右下方的血管c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______移动。假如观察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可判断污物在______上。
            • 4. 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等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是生物学课程独特的价值之一。实验探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为科学思维提供了实践价值。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取2支相同的试管,1号试管里放适量新鲜的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2号试管里放等量新鲜的馒头碎屑和______,充分振荡,同时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取出2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2支试管中不变蓝的是______号试管,原因是唾液中的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有甜味,淀粉无甜味),它遇碘不变蓝。
              (2)为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制取相同的两瓶澄清石灰水,分别标为A、B,用大号注射器往A中慢慢注入空气,用吸管往B中慢慢吹气,结果______瓶中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这说明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3)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可在视野里看到三种血管,确认视野里的血管为毛细血管的依据______。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低倍镜观察时,发现视野有时是黑暗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 5. 下图中,左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将盛有活小鱼的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___(填“高倍”或“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血液流动速度最慢的血管是______(填序号),显微镜下观察到血液中的______在这种血管内呈单行通过。
              (3)根据图中血流方向判断血管③是______。
              (4)在小鱼尾鳍血管中,血液主要是在______的驱动下流动的。
            • 6. 根据下图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的小鱼,应选择尾鳍色素少的,还是色素多的?______。
              (2)显微镜的目镜有5×,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血管更多,应选择的物镜是______。
              (3)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管径最小、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是______,它只允许______单行通过。
              (4)实验结束后,你怎样安置小鱼?______。
            • 7. 如图表示人体不同组织处血管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
              (1)A所表示的血管是______,C所表示的血管是______。
              (2)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肺泡周围,那么血液流经B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______。(填“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或“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发现图中B内的血液流动特点是血流速度______(填快或慢)、红细胞______通过。
            • 8. 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请回答:
              (4)图中2是毛细血管,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呈单行通过。
              (5)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图中1,2,3中的______。
            • 9.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1)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血管①是毛细血管,依据是什么?若血液流向为①→②,则血管②是什么血管?

              (2)馒头是用小麦的面粉制成,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甲: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7℃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

              乙:2mL淀粉溶液+2mL清水→37℃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

              丙:2mL淀粉溶液+2mL唾液→100℃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

              该探究实验中能形成几组对照实验?请说出其中的一组对照实验。

              (3)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特性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你对该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是:遮光部分的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见光部分的叶片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由此得出的两个结论是什么?

              (5)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什么?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10. 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为了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观察前用     (填“干”或 “湿”)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2)图中标号    (填序号)所示的血管是毛细血管,你判断的依据是           

              (3)做此实验时使用         (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安置小鱼?                                       

              (5)血液在血管中不断流动,为其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它是输送血液的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