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1月19日,航拍长沙岳麓山,红叶、黄叶、绿叶交融在一起。在连续几日低温阴雨的“调色”下,岳麓山上火红的枫叶和金黄的银杏相映成趣,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据了解,枫树变红需要气温在一段时间内保持5℃至10℃,最好还有霜降,昼夜温差大。银杏变色和气候变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气温下降时,银杏叶显示出黄色,而温差越大,银叶就会变得越鲜艳。请回答:
              (1)我们已学过植物类群,资料中提及的枫树属于______。
              (2)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请你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实验探究。
              ①实验假设:______
              ②实验材料:盆栽的枫树(叶片还没变红)、透明的恒温箱等实验实验用具。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盆栽的枫树,分别放入两只透明的恒温箱内。
              第二步,甲组恒温箱模拟长沙市深秋时气温约4℃,乙组除恒温箱内温度保持25℃之外,其余条件都与甲组______,这样甲、乙两组就形成了对照实验。
              第三步:若干天后观察实验现象。
              ④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A.如果甲组和乙组中的叶片______;则说明:假设不成立。
              B.如果甲组叶片______。乙组叶片不变红,则说明:假设成立。
            • 2.

              (1)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根据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

              ②打断“鹅颈瓶”后,瓶内的肉汤腐败了,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他认为肉汤腐败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

              ③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__________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④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定位是作为生物部分的___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2)百花盛开的春天,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蜜蜂飞向花朵,跟花的颜色有关"这一猜想,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两组纸花,分别沾上蜂蜜挂在树枝上;记录在单位时间内,飞向大小不同和颜色不同的纸花的蜜蜂数。

              ①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吸引蜜蜂飞向花朵的因素,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蜜蜂飞向花朵采蜜的行为属于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所决定。

            • 3.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被青霉菌污染后不能生长,没被污染的地方却长满了葡萄球菌。于是他猜测青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某种物质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1)葡萄球菌属于_____,而青霉菌属于_______;(填 “细菌”或“真菌”)

              (2)虚线上字句是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_____________;(填“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

              (3)某同学想探究青霉菌生长是否对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他配制了两份培养基A、B;在无菌条件下A接种入葡萄球菌,则B应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恒温箱中培养;数天后观察培养基 _______(填“A”或“B”)中葡萄球菌不能生长。

              (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葡萄球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由于青霉菌生长过程中能产生_____

              的缘故。

            • 4.
              豌豆是人们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也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用实验材料.用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圆粒;子一代种下去后自花传粉,收获的子二代有圆粒和皱粒两种,数量统计结果如图.

              (1)已知豌豆的体细胞内有7对染色体,则皱粒豌豆花粉中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为 ______ .
              (2)在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中, ______ 是显性性状,子二代中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______ .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子二代中圆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
              (3)根据子一代的示意图,可以判断豌豆是 ______ 植物.一个豆荚中有多粒豌豆,说明雌蕊中有多个能发育成豌豆的 ______ .
              (4)“煮豆燃豆萁”,豌豆可食用,豆萁可做燃料,说明豌豆和豆萁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植物体中,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
              (5)收获的豌豆种子有的放在冰箱里保存,有的晒干保存,都是同一个目的,即抑制种子的 ______ 作用.
              (6)图是巴斯德巧妙设计的曲颈瓶实验.A、B两组实验的变量都是 ______ ;从而证明肉汤的腐败是 ______ 造成的.

              (7)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cm)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5 35 15 6 1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8)请你写出呼吸作用反应式: ______ .
            • 5.

              针对“未洗的手是否存在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两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

               

              将装有牛羊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不作处理

               

              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








              (1)在步骤1中,将装有牛羊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

              (2)在步骤2中,为什么用无菌棉棒取样?答:_________。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严谨,结果可靠,还应设置_________。
              (4)由A和B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5)如果将A和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那么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6)A培养皿出现的菌落中,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的是______的菌落,比较大、呈绒毛状、表面颜色为黄色的是_______的菌落,黄色是_______的颜色,一个菌落是由1个细菌或真菌经过________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 6.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1992年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共有(植物393 种,其中浮游植物4门,116种;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4科,178属,271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野大豆在这里广泛分布。鸟类有265 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金雕、大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 种;其中鹤目鸟类7科20属48种)。请分析回答: (1)野大豆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特点,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         植物。

              (2)上述资料提到的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资料中“()”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湿地中的多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7.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

              (1)实验步骤中,B是________过程,完成步骤C需要在适宜的________下进行。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D过程中观察到的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则该菌落是____的菌落。把它取少量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如图乙所示结构,其中①是_______,⑤中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__________生活,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

              (3)图乙的细胞与人等真核生物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生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

              (4)青霉素对动物细胞和人体细胞没有杀伤能力,但却有杀灭细菌细胞的作用,请你联系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来推测,可能是因为青霉素对细菌细胞的哪一结构的形成有抑制作用?______。

            • 8.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请你分析:

              (1)该方案的实验组是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树叶滴加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不同,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________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细菌对树叶有分解作用。

            • 9.

              实验中学的两位同学对校园的废纸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可以用焚烧法,速度快。乙反对这种方法,他设想土埋法,利用细菌、真菌分解废纸。乙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他拟定了三种实验方案。具体可参看下表,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类型的废纸均分为A、B两组,在整个实验中,滴加蒸馏水使废纸保持潮湿,请你分析这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

              A组

              B组

              方案一

              放在无菌土中

              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二

              灭菌后放在无菌土中

              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

              灭菌后放在无菌土中

              灭菌后接种细菌再放在无菌土中

              (1)你赞成甲还是乙的方法?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废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使废纸保持潮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赞成哪一个方案?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入春以来,一种叫H7N9新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巨大灾难,而且该病毒能使人致病、致死。各地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已控制了H7N9的进一步蔓延。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经初步研究,H7N9的寄主是家禽、鸟类或人,据此判断,它应属于________病毒,是引起禽流感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

              (2)在疫区人们焚烧或活埋病鸡,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某地有一批H1N1禽流感疫苗,能否用H1N1疫苗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请你帮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

              ②在甲组体内注射__________________;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感染了H7N9的活禽提取液,然后观察两组小白鼠健康状况。

              【实验结果】

              甲组小白鼠_______________,乙组小白鼠______________。(填患病或不患病)

              【实验结论】

              H1N1疫苗________预防H7N9禽流感。其原因是注射H1N1疫苗只能预防_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免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