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下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 ]_____。在此处能将蛋白质分解为_______。

              (2)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 ]____具有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

              (3)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 ]_____,该器官能分泌的消化液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 ]_____是形成粪便的场所。

              (二)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的简图,请根据图回答:

              (1)体循环起始于左心室,终止的部位是[ ]_____,经过体循环后由____血变成 ______血。

              (2)由2到3为___循环 ,经过此循环后,血液中的____(气体)显著增多。

              (3)打点滴时,药物最先进入的心脏四腔是________。

              (4)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________。

              (5)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 _____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三)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图,请根据图回答:

              (1)呼吸系统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2)_____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把____、____、____的空气送入肺。

              (3)[ ]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肺内有很树状的支气管分支,分支的末端形成许多___,外面包绕着许多________,它们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四)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pH值

              滴加碘液

              1

              2ml淀粉糊,2ml蒸馏水

              37

              7

              变蓝色

              2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7

              不变蓝色

              3

              2ml淀粉糊,2ml唾液

              45

              7

              变蓝色

              4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1.8

              变蓝色


              (1)试管1和试管2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2和试管3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_____的影响。

              (3)试管___和试管___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pH的影响。

              (4)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冷却的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请回答:                                        


              (1)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__ :2号试管_________。

              (2)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________ ℃ 的温水,效果最好。

              (3)该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对__________有消化作用。

              (4) 上述实验步骤中,若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只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实验结果也与上述相同,可是这样做不符合科学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若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煮沸制成的浆糊立即注入到试管里,接着才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则2号试管里物颜色__________,因为浆糊温度太高、_______________被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被分解。

            • 3.

              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涉及以下步骤(如图),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请整理出他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他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将试管放入37℃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号试管不变成蓝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4.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1)在“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中,我们设置了明亮和阴暗两个环境。你们小组准备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通过对“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探究,你们小组最终得出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列举两点即可)


              (3)下图是巴斯德巧妙设计的鹅颈瓶实验。


              A、B两组实验的变量都是___________ 。B组中煮沸的肉汤几天就腐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4)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蓝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_______。由实验可推测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5)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回顾自己在实验中的要求和表现,你认为在探究科学实验中应具备哪些科学态度?到目前为止,你掌握了哪些实验探究方法?各列举两点即可。

            • 5.

              人体胃肠道中栖息着数百万亿的微生物菌群,它们形成的微生态与机体健康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

              1组

              2组

              3组

              4组

              灌胃乳酸菌Z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杆菌

              注:“+”表示进行,“-”表示未进行。

              (1)食物进入胃里后,胃不停地蠕动,胃壁上的胃腺同时分泌大量的________,其中含有消化酶,可以使食糜中的________在胃中被初步分解。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幽门螺杆菌主要“定居”在胃粘膜表面,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

              (2)为研究乳酸菌Z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实验小鼠均分为四组,按如表所示进行处理,几个月后检测四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的量(炎症反应的一个检测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①第________(填组号)组结果对比说明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②综合第3组与第________(填组号)组结果,说明乳酸菌Z不仅不会引起炎症反应,还能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到________作用。

              (3)研究者还发现,第3组小鼠胃内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也显著高于第2组,推测可能是由于乳酸菌Z灌胃后,有利于维持胃内各种菌群的微生态________,降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

              (4)有些人爱吃生冷食物,有些人常常暴饮暴食,这些也会引起胃肠道内________生存环境的改变,从而改变各种菌群的微生态,引发胃肠道疾病。爱护身体,就要从减少类似的不良生活习惯做起。

            • 6.

              某生物探究小组在探究“唾液在淀粉消化中的作用”时,准备了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方案如下:

              请分析回答问题:
              (1)1号试管和2号试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淀粉的消化有作用吗?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         

              (3)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由此可得实验结论是:        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 7. 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做了如下实验,他先取好唾液备用,并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以下步骤(如图),请分析作答.

              (1)请整理出他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用字母表示) ________
              (2)你认为他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变量是 ________
              (3)该同学将试管放入37℃水中的目的是 ________
              (4)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_号试管不变成蓝色,原因是 ________
              (5)1号试管的作用是 ________
            • 8.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模拟实验中,一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将这四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10分种后取出,各滴加两滴碘液,摇匀。

              (1).在该实验中加入碘液的目的是检查_________。

              (2).这四支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完全不呈蓝色的是_______号试管,因为该试管内的_________已经被________     全部分解成了麦芽糖。

              (3).试管①和④这一组对照实验是模拟探究口腔中的_______与馒头变甜是否有关。

            • 9.

              某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唾液对馒头消化的影响”,应选用_________这两支试管做实验,实验变量是          

              (2)1号和3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_

              (3)观察到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变蓝”或“不变蓝”)。

            • 10.

              下图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际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用图下面的编号,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

              A.甲→乙→丙→丁→戊              B.乙→甲→丙→丁→戊   
              C.乙→甲→丁→丙→戊               D.乙→丙→丁→甲→戊(2)图丁:往①号试管内注入       2毫升;往②号试管内注入        2毫升。振荡这两支试管,目的                       
              (3)图丙:将这两支试管放在       ℃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这两支试管,冷却。
              (4)图戊:往①、②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碘液,可以看到①号试管里浆糊变成       ,②号试管里的浆糊       。分析②号试管出现的现象的原因             
              (5)在实验过程中,①号试管的作用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