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的营养不良和肥胖都会影响寿命。科研人员对食量与寿命的关系进行了有关研究。

              (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多种__________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然后在_________被吸收,并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供给细胞利用。

              (2)膳食限制是指限制动物饮食中供能有机物的量,而提供充足的水、无机盐等物质,保证动物不出现营养不良的饮食方式。研究人员利用大鼠进行如下实验:

                 

              ①  若膳食限制组中雌性大鼠寿命之和为N,则平均寿命可以表示为_________,进而计算出该组雌性大鼠的平均寿命。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膳食限制可以使大鼠寿命_________,且对雄性的影响更加明显。

              (3)近些年,研究人员用雄性大鼠进行如下实验,研究运动对平均寿命和最长寿命的影响,并与膳食限制作用效果进行比较。

                  A组:进行转轮运动,提供充足食物

                  B组:不进行转轮运动,控制食物量与A组相同

                  C组:不进行转轮运动,控制食物量使体重与A组相同

              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大鼠的运动是由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___________活动产生的。骨骼肌细胞在线粒体中利用_________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

              ②实验中为C组提供的食物量应_____A组食物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实验结果说明,运动可以______,其作用效果低于膳食限制。

            • 2.

              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国家规定亚硝酸盐在泡菜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20mg/kg。某校生物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等量的常用蔬菜(白菜、芹菜、白萝卜、圆白菜、豇豆、胡萝卜、心里美)。

              ②每种泡菜的制作过程所需条件(包括外部的环境条件和腌制的条件)保持一致。

              ③每种泡菜的亚硝酸盐测定最少3次,然后取平均值。

              下面是小组依据实验结果绘制的两组曲线图,他们选取了可信度较高的6组数据(去除豇豆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1)由实验数据可知:用白萝卜制作泡菜时,亚硝酸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制作的泡菜________天后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________最合适作为泡菜原料。

              (3)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4)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

            • 3.

              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食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①  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②  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B组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的C组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 4.

              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某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和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吗?”训练蚯蚓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以下是训练小白鼠走迷宫的实验设计方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人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迷宫示意图和实验数据表如上。请分析回答: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43秒

              2分25秒

              (1)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自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2)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蚯蚓和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_____。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这种差异主要由________决定。

              (3)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________,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4)针对该实验的实验设计,以小白鼠为实验变量,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________?

            • 5.

              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刘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

              ②在甲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在乙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③将甲乙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烧杯中,15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并回答:

               (1)刘明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他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中设计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设计的对照组

              是___________试管。

               (4)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没有变蓝。

            • 6.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如图示,请回答问题.


              (1)乙实验设计中能够形成呼吸作用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 ______
              (2)甲叶片中的A部分经隔水加热脱色再滴碘液后,呈现的颜色是 ______

              (3)甲叶A部和丙叶对照,证明了光合作用作用需要 ______
              (4)甲叶的A部和乙叶的D部以及丙叶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能证明蒸腾的实验设计是 ______

              (5)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 7.

              我们国家提出“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美丽家园”, 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某生物兴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项目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量

              1000毫升

              1000毫升

              1000毫升

              1000毫升

              1000毫升

              加7号废电池的数量

              不加

              2节

              1节

              2节

              2节

              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5克

              30克

              放同样大小的小鱼的数量(条)

              5

              5

              5

              5

               

              平均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15

              3

              5

              8

              10

              (1)表中B和D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进行对照试验。

              (3)E组应该放____________条鱼能使D与E为对照实验。

            • 8.

              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的用法为注射,口服是否有效呢?某学习小组就这一问题利用小白鼠进行了探究。如表是他们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

                (1)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         分泌的。

                (2)在实验中,设置1组的目的是            ,为什么要选择体长、体重相同的小白鼠进行实验?                    

                (3)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

              ①如果第3组的数据最大,第1组和第2组的数据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②如果第2组和第3组的数据都明显较大且基本相等,第1组的数据最小,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4)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会被消化分解成         而失效。

            • 9.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 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小悦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了______。实验中B瓶起______作用。

              (2)实验二中,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小悦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______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

              (3)实验三中,小悦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_______,说明_______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从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取_________等措施。

            • 10.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________全部转运和消耗。

              (2)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光下,光照3至4小时,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3)将剪下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逐渐变成__________色。这种给叶片加热的方式叫__________。

              (4)取出叶片,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5)稍等片刻,用清水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见光部分变成____________色,遮光的部分颜色__________变化。

              (6)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