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探究温度对绿豆发芽的影响,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相同花盆中种了品种和数量相同的绿豆,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如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向阳处

              30

              充足

              20

              A.向阳处、充足                         
              B.暗室、不充足

              C.向阳处、不充足                        
              D.暗室、不充足
            • 2.

              1. 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些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1)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2)在A缸和B缸中分别加入2000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

              (3)A缸每隔一天加甲状腺素5mg,持续5次。B缸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4)每两天换1000mL河水,每天喂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要素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A缸

              4

              7

              26

              0.7

              B缸

              5

              9

              37

              1.3

              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A缸和B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的目的是控制                         

                   _____________;B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可再选择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除,其他条件应与______________(填“A”或“B”)缸相同。

            • 3.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保温

              37℃水浴中保持5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

              (3)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酶,它能促进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

              (4)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6)水浴温度为37℃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中2号试管和3号试管是否为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A.
              B.
              C.
              D.
            • 5.

              酸奶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发酵食品,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下列会导致失败的操作是( )


              A.A
              B.B
              C.C
              D.D
            • 6.

              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消毒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人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分别预期方案一,方案二中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气球如何变化?)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________。变量为________。

              (3)实验中加入干酵母的作用是干酵母中的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将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

            • 7.

              实验题: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

              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此鸡死亡.

              B实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然后,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据上述实验回答:

              (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鸡产生的这种免疫是_________________免疫.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能不能存活?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_______(填“A实验”或“B实验”)

              (4)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____________,而健康人可称为___________,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__________________.

              (6)从病原体来看,禽流感属于______________传染病.

            • 8.

              为确定蜜蜂和熊蜂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熊蜂和蜜蜂访问花朵的行为(简称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

              (1)熊蜂和蜜蜂访花是为了获得花蜜或花粉,花粉是在雄蕊的_________中形成的,花蜜由蜜腺分泌。熊蜂和蜜蜂在采食花蜜的同时,身上会沾上花粉,当它飞到同种植物的另一朵花上时,身上的花粉落在雌蕊的_________上,就完成了传粉。

              (2)同学们根据温室中一天的温度变化规律,将一天中的温度划分为四个区间,T1≤14℃、14℃<T2≤19℃、19℃<T3≤24℃、T4>24℃,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得到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果。

               注:访花时间为访问一朵花所需时间,即从接触一朵花到离开该花所用的时间。访花间隔时间为访花昆虫在连续访花时,从离开上一朵花到降落在下一朵花所间隔的时间。

              ①同学们调查访花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时,可以利用_________来计时。记录得到多个访花时间或访花间隔时间的数据后,要取_________,计算得到访花时间或访花间隔时间,作出图的曲线。

              ②由图可知,温度对_________的访花行为影响更明显,当温度在_________区间时,熊蜂的访花时间最短。

              ③同学们依据蜜蜂的访花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进一步计算出蜜蜂的访花频率(5分钟时间里访花的总次数),如图3。请你用相同的计算方法计算熊蜂的访花频率,将计算结果画在图3所示坐标图中。

              ④依据访花频率,同学们初步判断_________(填“熊蜂”或“蜜蜂”)更适合作为该大棚农作物传粉昆虫。

              (3)有同学提出,为了使结论更科学,还需要进一步获得其他研究的数据。同学们想到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熊蜂和蜜蜂的携粉量(携带花粉量)或访花偏爱性(喜爱访问什么样的花朵)。

              问题1:研究熊蜂和蜜蜂的携粉量。_________。

              问题2:研究熊蜂和蜜蜂的访花偏爱性。_________。

            • 9.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被命名为H7N9的新亚型禽流病毒,使我国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且该病毒还能使人致病,致死,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已有效控制了H7N9型离流感的蔓延.据此回答:

              (1)H7N9型禽流感病毒结构简单,由                 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人和家禽的 内。

              (2)某地为预防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将疫区周围3公里内的家禽全部捕杀,这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3)现有一批H1N1型禽流感疫苗,能否用该疫苗来预防H7N9型禽流感呢?请你就这一问题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患H7N9型禽流感的活禽提取液,然后观察两组小白鼠的健康状况.

              预测结果:                                                 

              (4)目前,H7N9型禽流感疫苗已研制成功.对志愿者进行接种试验,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属于 ;疫苗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从而将该病毒消除,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属于            免疫。

            • 10.

              绿茶多酚是绿茶中提取的天然有效成分,为探究绿茶多酚是否对酒精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将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实验处理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其分泌的________参与脂肪的消化。

              (2)实验中将30只小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

              (3)本实验中,A、B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对小鼠的肝脏会产生损伤。

              (4)本实验中,B组与C组也是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变量是________。

              (5)从A、B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从B、C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绿茶多酚对酒精性肝损伤________(填“有”或“无”)保护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