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植物的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序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水分 适宜 适宜 适宜 适宜
              温度 25℃ 25℃ 25℃ 0℃ 25℃
              光照
              结果 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萌发
              (1)图一可以看出这是一种______子叶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在萌发的过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______,它是由花中的______结构发育而来。R、H两个结构分别由种子的______、______发育而来。
              (2)图二中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__(填甲或乙)曲线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
              (3)图三中能够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阳光的一组实验是______,3处的空气如何处理______。1号和4号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号。
              (4)[H]部位主要功能是______,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______区增加细胞数量,一方面靠______区增加细胞体积。
            • 2.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种子是否能够萌发成为茁壮幼苗,与种子自身以及环境条件都有关系。请回答下列关于种子及其萌发的问题。

              (1)图一中______是玉米种子,其中新植物的幼体是______,是由______(填图中序号)四部分构成的(填图中序号)。种子能够萌发,与种子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有关,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10粒干燥的种子,并提供相应环境条件。其中C装置水较多且在水面上有油层,其作用是______各组种子有可能萌发的是______(填序号)。如果选择______、______两组进行实验观察,可用于探究“温度是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这一问题。
              (3)小樱对种子萌发产生了兴趣,她想用自己家里储存的绿豆发豆芽,但是经过几天的忙碌,她却发现绿豆泡涨了但是却都没有发芽。请你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以及环境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小樱发豆芽失败的原因。______
            • 3.
              下面是探究“温度对小麦发芽是否有影响”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问题做出你的假设 ______ .
              (2)把乙培养皿放入冰箱,则甲培养皿应该放在 ______ .该实验中对照组是 ______ ,实验组是 ______ .
              (3)此实验中变量是 ______ ;除此之外,你认为影响该实验的 ______ , ______ 等都应相同.
              (4)假如乙培养皿内的种子没有发芽,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4.
              “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得的光和热,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生物圈中已知得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其中种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我们所熟悉的花生就是其一.
              (一)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 ______ 发育来的,其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由 ______ 提供.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培养瓶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20℃
              10 培养瓶底部无水 20℃
               ③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0℃
              10 A 20℃
              若选取①和③进行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A处得操作应为 ______ ;若探究“水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和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______ .
              (二)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 ______ .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 ______ (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______ .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乙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
              (2)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______ 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 ______ ,说明 ______ .
            • 5.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疟疾是由已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寄生虫性传染病。按蚊吸入疟疾病人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时,就会把它唾液中的疟原虫带进健康人的血液,使健康人发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它会入侵红细胞,导致发烧,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面临疟疾感染风险,每年有超过45万人死于疟疾,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病人涵盖非洲、印度、东南亚、中美洲等热带区域。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此时,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之后,屠呦呦率领的研究团队又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预防疟疾的措施主要有:①积极治疗疟疾病人;②清除污水,改革稻田灌溉法,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③室内、畜棚经常喷洒杀蚊药;④搞好个人卫生;⑤睡觉时最好要挂蚊帐;⑥外出要在身体裸露部分涂些避蚊油膏等;⑦进入疟区前必须服药预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看,疟疾属于哪类传染病?_______________;疟疾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这种病原体的两个宿主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草履虫       D.噬菌体

              (3)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__________而失效停用;青蒿素作为抗疟药物,能够破坏疟原虫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虫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_______。

              (4)黄花蒿是提取青蒿素的重要原料。目前,人们对黄花蒿的种植与采收做了一系列研究。例如,为了研究黄花蒿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研究者将多粒黄花蒿种子置于不同条件下,以2片子叶展开者视为正常发芽,统计发芽率,结果如右表。由表中数据可知,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5)疟疾这种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在预防疟疾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属于保护易感者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 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实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的环境因素,均认为条件适宜)
              (1)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
              (2)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明显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做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
              (3)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一般来说,种子吸水萌发时自身有机物的总重会逐渐减少,是因为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