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①②试管对照,②号试管为对照组
            • 2.

              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婷婷做了如下实验:

              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小块,将其中的两小块用刀细细切碎,另一小块不做处理。取3支试管,分别编为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1号试管放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放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放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然后摇匀。

              ⑴把三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是为了模拟_____      

              ⑵本实验包含了两组对照实验,请写出其中的一组(试管编号)及变量:____                

              ⑶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2号和3号试管都变蓝,请你帮婷婷写出本实验的结论:_____                                                                   

            • 3.

              某同学为探究淀粉的消化做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回答:

              试管

              实验步骤

              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馒头块

              ① ______ +馒头碎屑

              搅拌, 37℃ 水浴10分钟

              不搅拌, 37℃ 水浴10分钟

              搅拌, 0℃ 水中10分钟

              滴加② ______

              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1)若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的影响“①处填                     ,②处填        

              (2)根据甲试管的实验现象可知淀粉在人体消化道的 ______ 就开始被消化。 
              (3)比较甲、乙两支试管的现象,建议日常饮食应该做到                            

              (4)若要探究“唾液对馒头是否有消化作用”,则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4.

              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试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2)5到10分钟后取出2只试管,各滴加两滴碘液,摇匀,其中不变蓝的试管是           号,原因是               

            • 5.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 6. 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几组实验,分析回答.
              试管实验设计滴加碘液后的现象
              1号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变蓝
              2号馒头屑+2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3号馒头屑+2mL清水,搅拌,37℃水浴10分钟变蓝
              4号        
              (1)请预测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填在上表2号试管所对应的空白处.
              (2)2号、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唾液中    把淀粉分解成了    
              (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请将你的实验设计及预测的实验现象填在上表4号试管所对应的空白处,你认为应选    号试管作为对照组.
            • 7. 某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123
              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2毫升唾液A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
              保温 37度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预测实验结果: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将试管放在37度温水中的目的    
            • 8. 实验探究题
              在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探究实验过程中,有一小组进行了如表实验操作:
              试管编号注入浆糊注入清水注入唾液37℃温水浴滴加碘液
              1号2ml--2ml10分钟2滴
              2号2ml2ml--10分钟2滴
              请读表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2号试管的作用是    
              (2)滴入碘液后,    号试管内的浆糊不变蓝.这一实验说明    
            • 9. 下图表示某些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a过程主要是在    中进行的.
              (2)图中的b过程叫做    ,c过程主要是在细胞的    内进行的.
              (3)某同学完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后,写出了如下实验记录:
              试管
              编号
              加入物质温度
              (℃)
              时间
              (min)
              加碘液后
              的现象
              淀粉糊、清水3710变蓝
              淀粉糊、唾液3710不变蓝
              淀粉糊、唾液510变蓝
              若以其中的②和③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若以其中的①和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结果说明    
            • 10. 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名称操作或注意事项目的
              A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两支试管在37°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使唾液中消化酶更好的发挥作用
              B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检测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