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襄阳创文倡导“绿色出行”,少开一天汽车,骑自行车出行可减少酸雨的形成。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位分别发表了如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必须设计成对照实验
              B.本实验的变量是种子发芽率
              C.必须用较多粒种子进行实验
              D.可利用表格统计种子发芽率
            • 2.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 3.

              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面的短文,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998年上半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八次测得酸性降水,其中一次pH为5.46。当刮西北风时,来自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吹到中国南极站所处的南极半岛,遇到降水,形成酸雨。这说明:南极也不是“净土”,酸雨的危害已经危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1)上述短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环境污染具有________的特点。

                  A.区域性    B.全球性    C.传染性    D.危害性

                  (2)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等气体含量过多。

                  (3)为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了同时栽培、植株大小相近的6盆同品种的盆栽草本植物,配制了不同pH的模拟酸雨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每盆植物喷洒相应pH的“酸雨”400克(假设光照、温度、空气、水和肥料等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见下表

              “酸雨”的pH

              生长状况

              4.5

              芽枯死,叶片全部脱落

              5.0

              芽枯死,多数叶片脱落

              5.5

              芽萎缩,上部叶片脱落

              6.0

              上部叶片颜色有变化

              6.5

              没有明显变化

              7.0

              叶芽萌发,露出新叶

                  ①上述实验中,判断“酸雨”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而福建省是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地区之一。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1)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2)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3)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设置对组。
              (4)请你设置对照组______。
              (5)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这种想法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 6. 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
              C.工业生产中氟利昂的排放
              D.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
            • 7. 下列不是酸雨对生物直接危害的是(  )
              A.危害植物的芽和叶
              B.使河流、湖泊酸化,鱼虾受到影响
              C.造成水土流失
              D.使土壤养分变化,植物不能吸收利用
            • 8.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下图所示的A、B、C、D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相同)

              (1)该小组同学应选择______和______作对照装置,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该小组做出的假设是什么?______。
              (3)实验的每个装置都用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______。
              (4)若A装置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等。(写出两个原因)
              (5)如果装置______种子的萌发数明显少于装置______,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
              (6)D种子没有萌发的外界原因是什么?______。
            • 9.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水稻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何影响,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科学探究过程。

              材料用具:

              大小相同的培养皿五只,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水稻种子100粒,小纱布10块,以硫酸为材料分别配制的pH=4、PH=3、PH=2(酸性依次增强)的“酸雨”各20mL等。

              方法步骤:

              ①将5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

              ②在5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其上均匀各撒20粒水稻种子,然后再用小纱布盖好;

              ③向A培养皿中均匀喷洒清水(pH=7)5mL,使之刚好将要淹没种子;

              ④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H=4、pH=3、pH=2的“酸雨”;

              ⑤盖上培养皿,将它们都放在适于种子萌发的环境里。

              (1)第④步中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加人的“酸雨”应均为多少毫升?         

              (2)为何要准备水稻种子100粒而不是几粒?                  

              (3)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得出之前,我们可以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预测1:随着pH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预测2:随着pH逐渐减小,                                  

              预测3:随着pH逐渐减小,                                                           

            • 10.

              某同学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根据该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表中“作出假设”和“实验结论”后边的空格填写完整

              (2)这种探究的方法叫      法。

              (3)该实验中制定计划有不足的是,缺乏设置          

              (4)为什么实验用30粒种子,而不能用1粒种子实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