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
              (3)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灭菌的方法.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 2. 毒死蜱(C9H11C13NO3PS)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长期使用将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某研究小组从长期施药的韭菜温室土壤(偏酸性)里分离出能降解毒死蜱的木霉,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请回答:
              (1)用于分离木霉菌种的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配制此培养基时,应加入______作为唯一碳源.接种前,将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放置适当的时间,观察培养基______,以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2)纯化木霉时,统计出0.2mL的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40个,则每mL样液中的菌落数为______个.用此法测定木霉数量,实际活菌数量要比统计的菌落数量______,原因是______.
              (3)探究pH对木霉降解毒死蜱活性的影响
              ①研究小组向不同pH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0mg/L 毒死蜱,5天后检测毒死蜱的残留量(图1).由图可推知:在偏酸性的土壤中,______.

              ②研究小组向不同pH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0mg/L 毒死蜱,再分别接种1mL木霉悬液,混合均匀,5天后检测毒死蜱的残留量(图2).在此韭菜温室土壤中,若要提高木霉对毒死蜱的降解活性,可对土壤作何处理?______.
            • 3. 下表中甲、乙分别是分离两种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如图所示为相关分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注:水解酪素,即水解酪蛋白,由酪蛋白水解得到):
              KH2PO4 1.4g 纤维素粉 5.0g
              Na2HPO4 2.1g NaNO3 1.0g
              MgSO4•7H2O 0.2g Na2HPO4 1.2g
              葡萄糖 10.0g KH2PO4 0.9g
              尿素 1.0g MgSO4•7H2O 0.5g
              琼脂 15.0g KCl 0.5g
              酵母膏 0.5g
              水解酪素 0.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从功能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从物理性质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其中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_.
              (2)如果将乙培养基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该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是否都能分解纤维素?______.如果培养基中加入______可以筛选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同时透明圈越______(大、小),表示该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3)为了计数微生物的数量,图丙采用______法进行接种培养计数,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______法进行计数.其中前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要比后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______(大、小).
              (4)一位同学利用如图的方法步骤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0.1mL土壤稀释液④,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1mL原土壤样液①中微生物数量约为______.
            • 4. 如图表示某种感染细菌的实验室培养过程,其中Ⅳ中出现6个菌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Ⅳ中是固体培养基,与Ⅱ(Ⅲ)中的液体培养基所含的基本成分相同,都含有______,不同的是制作Ⅳ时加入了______以使培养基呈固态。
              (2)鉴定前进行细菌培养,目的是______;两次接种均应在______条件下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3)Ⅳ中出现的理想菌落应分别由______所形成。若菌落连成片,则应对Ⅲ中的培养液进行______处理再接种;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能初步鉴定可疑细菌。
              (4)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方便对症下药,现用青霉素、罗红霉素进行实验,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
            • 5. 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问题
              (1)微生物的培养需要使用培养基,不同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具有______在配制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时,需加入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
              (2)如图中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为______个才是最理想的。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__(用编号和箭头表示)。
              (3)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大概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5.6,则每毫升样品中的活菌数是______(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______。
              (4)若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______法;若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
            • 6. 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不仅要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对Cu、Fe、Zn的控制浓度均为1mg/L.科研人员针对Cn、Zn、Fe的不同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体实验过程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藻种的处理 取适量的待接藻样以5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后弃去上清液,向其中加入15mg/L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后再次离心,重复3〜4次,离心后的藻样经无菌水稀释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06个/mL左右。
              ②培养液配制 培养液的配制以藻类特定培养基为基础,分别配制成不含______等的培养基,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CuSO4•5H2O、柠檬酸铁胺、ZnSO4•7H2O来设置6组不同Cu、Fe、Zn的质量浓度(单位:mg/L)
              ③铜绿微嚢藻的培养用250mL三角烧瓶,向其中各装入培养基150mL,接种经饥饿处理过的藻样,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天手动摇动4〜5次并将锥形瓶互相交换位置。
              ④藻细胞密度的测定取一定量的试验藻种按一定的稀释倍数逐级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藻样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得到相对应的藻细胞数目,结果如下。

              (1)步骤①中,多次重复洗涤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②中,应分别配制不含______等的培养基。步骤③中,“每天手动摇动4〜5次并将锥形瓶互相交换位置”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④计数前,可以将培养瓶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了______。
              (4)铜绿微囊藻是罗氏沼虾等的食物,在如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铜绿微囊藻种群的情况。

              (5)结果表明,与Zn和Fe相比较,利用Cu离子来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效果会更好,请说出两点理由。①
              ______;②______。
            • 7. 如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有关问题:
              成分 琼脂 葡萄糖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尿素 蒸馏水
              含量 15g 10g 1.4g 2.1g 0.2g 1g 1000mL
              (1)培养基中含有的尿素和葡萄糖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和______.
              (2)无菌技术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常见的无菌技术包括______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将涂有未知菌液样品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______(填“正置”或“倒置”)培养,这样培养的原因主要是______.
              (4)只有能够合成______酶的细菌才能存活,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
            • 8. 请问答下列有关纤维素分解菌的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______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人们常常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其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______→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______的菌落。
              (2)使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______,如果还要对土壤中该类微生物进行计数,则接种方法是______。
              (3)若某同学测得0.1mL稀释倍数为105的稀释液中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平均值)为51,则每亳升样品中有______个纤维素分解菌。
            • 9.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Ⅰ.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比如________、________、曲霉和毛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_______状真菌。

              (2)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                      。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                                      

              (3)加盐的作用是                                                       。

              (4)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左右。加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Ⅱ.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纤维素:由_________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____。

              (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采用_______染色法。采用以_______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

              (4)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______发酵和_______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 10.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         

              (2)在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果胶酶是由          发酵生产的。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                。但这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的实验。

              (4)采用萃取法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依次是: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其中的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时间和温度,以防止

                                 ,而萃取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