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在盛有干种子的瓶中加适量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_______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________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_______作用增强。
              (2)请写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玻罩内的植物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光合作用可以合成_________。请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在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壁会出现许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作用。

              (5)1公顷树林的叶片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说明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起重要作用。

            • 2.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他们在A、B、C、D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棉花,每个培养皿的棉花上面都均匀放置30粒玉米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装置

              种子数

              条件

              温度

              实验结果

              A

              30粒

              潮湿

              25℃

              27粒萌发

              B

              30粒

              潮湿

              2℃

              0粒萌发

              C

              3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D

              30粒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1)若将A组与B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 比较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A组与D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 比较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装置中,有3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各题: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

              (2)图中生物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 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清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两项日常行为:________。

            • 4.

              阅读下面的短文,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998年上半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八次测得酸性降水,其中一次pH为5.46。当刮西北风时,来自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吹到中国南极站所处的南极半岛,遇到降水,形成酸雨。这说明:南极也不是“净土”,酸雨的危害已经危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1)上述短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环境污染具有________的特点。

                  A.区域性    B.全球性    C.传染性    D.危害性

                  (2)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等气体含量过多。

                  (3)为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了同时栽培、植株大小相近的6盆同品种的盆栽草本植物,配制了不同pH的模拟酸雨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每盆植物喷洒相应pH的“酸雨”400克(假设光照、温度、空气、水和肥料等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见下表

              “酸雨”的pH

              生长状况

              4.5

              芽枯死,叶片全部脱落

              5.0

              芽枯死,多数叶片脱落

              5.5

              芽萎缩,上部叶片脱落

              6.0

              上部叶片颜色有变化

              6.5

              没有明显变化

              7.0

              叶芽萌发,露出新叶

                  ①上述实验中,判断“酸雨”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科研人员研究重金属铜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将等量土壤装入同样大小的塑料盆中,分别施加等量的不同浓度的铜溶液,浓度分别为30mg/kg、8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600 mg/kg。不施铜溶液的处理为对照组。实验中每组均设置3盆重复。将长势一致的空心菜幼苗分别移入盆中,每盆10株,都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定时定量浇清水,保证灌溉水不外流。空心菜成熟时,以测量干重代表空心菜生长状况。

                     

              研究结果如下图:

                           



              (1)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设计看,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实验中每组设置3盆重复的目的是__________;科研人员控制实验变量单一的做法有: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 分析实验结果折线图,AB段,实验组空心菜干重与对照组相比变化_______;BC段,随着铜浓度的升高,各实验组空心菜干重逐渐________。由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pH=7)、一定量的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下图所示)。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2)在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主要是       。消费者主要是                         

              (3)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其中,     瓶为对照组。(填字母标号)

              (4)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鱼、螺蛳、虾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内的虾存活时间最短,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                 

            • 7.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菟丝子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如图图1即为菟丝子,它经常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秆上生长,某生物小组对于其营养方式和“取食习惯”很感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1)通过观察发现,菟丝子没有叶片、不含叶绿素。因此,它不能像大多数植物一样,通过_________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菟丝子长出一种附属器官刺入寄主植物体内获取所需养分。据此判断菟丝子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推测:菟丝子是通过“嗅觉”来寻找寄主的。为了检验这个假设,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如图2选取长势良好的10盆菟丝子幼苗,在每一盆种有菟丝子幼苗的花盆里,距幼苗相同距离处插入两根棉签,编号甲、乙。

              第二步:在甲棉签上滴加用某液体溶解的番茄茎提取物(具有挥发性),乙棉签上滴加等量的某液体。

              第三步: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菟丝子的生长情况。

              请回答:

              ①实验中,设置乙棉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多次重复实验后,观察到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证明假设成立。

              (3)令人惊奇的是,菟丝子竟然“挑食”。比如在小麦和番茄间,它更偏爱以番茄作为寄主。如果要证明这一点,则需要把上面实验的第_________步进行改变,改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8.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两张吸水纸,再将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的种子发芽的情况如下表:

              (1)根据实验可以得出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当然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另外的两种环境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的萌发除了环境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即胚的各种结构必须___________,而且是___________的。

              (3)如果要证明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是否存在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上表中的______和______两个装置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来进行探究。

              (4)如果只考虑甲、乙两组,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和丙能作为实验对照吗?___________。

              (5)把萌发的大豆种子种植后,会长成一棵新的大豆植株,大豆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_发育成大豆植株的根。

              (6)根据上表中记录的情况,你认为大豆种子的萌发是否受光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