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绿茶多酚是铁观音茶叶中提取的天然有效成分,为探究绿茶多酚是否对酒精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将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实验处理的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处理

              小鼠体重(g)平均值

              肝重/体重(%)

              A

              正常饮食+蒸馏水

              43.24

              4.81

              B

              正常饮食+56°白酒0.5mL/天

              30.82

              6.00

              C

              正常饮食+56°白酒0.5mL/天+绿茶多酚溶液0.5L

              38.49

              5.25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其分泌的_________参与脂肪的消化。

              (2)实验中将30只小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A与B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对小鼠的肝脏会产生损伤。

              (4)本实验中,B组与C组也是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酒精可导致小鼠体重____________,肝脏肿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绿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烧杯、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如下: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择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每天向A、B组烧杯中喷洒的两种液体体积相等,目的是控制______变量。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若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增设D组,除了将D烧杯置于__________环境中,其余条件都应与A烧杯一致。

              (3)每组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为了__________

            • 3.

              分析巴斯德实验,回答问题: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鹅颈瓶②的作用是_________,首先将肉汤烧开的目的是_______    __。

              (4)根据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                   

              (5)从实验中,我们知道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_________引起的,请你举出一种与该试验中肉汤保存原理相同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实验探究(共8分)

              某同学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 选取两个不同品种的花生种子(粒数相同,大小不同),种在同一块地中,且采用同样的管理措施,收获后观察、比较果实的大小。

              (1)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证明生物的变异分__________的变异和__________的变异,分别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改变引起。

              (5)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后,得出的结论是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决定的。

              (6)选取两个不同品种的花生种子是形成——组。

              (7)选一组作实验行吗________。

            • 5. 有同学想要探究蝗虫的呼吸器官位于哪里?做了以下试验,取两只大小一样的活蝗虫甲和乙,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把蝗虫甲的头部浸没在水里,露出腹部,把蝗虫乙的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实验的结果以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就不动了?______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______
              (3)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________来完成.
              (4)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 7.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图中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




              (1)根据两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推测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_______的实验设计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乙同学的设计也存在不完善之处,请你开动脑筋帮他们完善实验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表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实验变量为___  _____,对照组是____  ______

              (2)加入碘液后全部变成蓝色的是_____号试管,淀粉被彻底分解的是______号试管,除口腔外,淀粉的消化分解还可在人体的_______内进行。

            • 10. 2015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应对雾霾.红色预警期间: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而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间(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变量,而其它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
              (3)根据如表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什么时间) ______ 最大.
              (4)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