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探究

              小明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时,小明以第(1)种处理方式作为实验组,其对照组为第__________种处理方式。

                  (2)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时,小明应选择第________种处理方式作为对照组。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度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可推断出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在制定这次探究活动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4)种处理,就是将馒头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4)种处理________必要。(填“有”或“不”)

            • 2.

              某实验小组做了“唾液对馒头碎屑是否有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该小组实验情况如表,请你依据下表分析实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加入的物质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号试管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后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试管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后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将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了 ___  ___ 的功能,充分搅拌是模拟了 _______ 的功能。

              (2)将这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温水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唾液对馒头碎屑有消化作用吗?

              (4)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号试管与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童是_________。

              (6)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2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7)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事实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水浴时间

              10 分钟

              加入碘液

              2  滴

              现象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______ ,对照组是 ______ 试管.
              (2)如果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______ .
              (3)为了探究“温度对馒头消化作用的影响”,应选用 ______ 试管进行实验.
            • 4.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B.未打断瓶颈时内汤变质的是乙瓶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否煮沸
              D.此实验证明使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 5.

              做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填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其中      是对照组。

              (2)若以2、4和5为一组,实验变量是                                    

              (3)滴加碘液以后,变蓝色的试管有_____________。

            •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中国农民带来了实惠。关注“三农”,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增长,使我国农村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农民每年都要收获很多粮食,刚打下来的粮食会发热,某同学认为这是小麦自身呼吸所散发的热量。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探究小麦种子堆中热量的来源。

              (1)实验原理: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可用温度计测量,呼吸作用越旺盛,热量散失越多,温度计读数越高。

              (2)实验材料和器具: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同样大小的透明保暖杯、温度计和棉花等。
              (3)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保暖杯,分别编号A、B。
              ②取刚收获的小麦种子若干,平均分成两份;一份_________放入A杯中;另一份________放入B杯中。
              ③在A、B杯中分别同时插入温度计,并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两个杯子放到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度数.
              (4)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得出的实验结论,请你帮助农民伯伯:在贮存小麦种子前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
            • 7.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面是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若干饱满非休眠期的 种子以及必须的实验用具。

              [方法步骤]①取两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标为甲和乙;(设定甲、乙两瓶的目的是

              ②在两瓶中分别放入适量的水和等量的种子;

                            

              [结果预测一]                

              [结论一]                

              [结果预测二]               

              [结论二]                

              [结果预测三]              

              [结论三]                 

            • 8.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要探究“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设计方案如下: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栽入大小相同的并装有等量小黄沙的试管中培养。每天乙装置只浇自来水,甲装置除了每天浇等量的自来水外,还施加适量的含氮的无机盐。实验结果如下图,请你帮他们将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设计本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  

              (2)作出假设 :含氮的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没有影响。
              (3)实验中设置甲、乙两组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变量是_________;

              (4)将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栽入大小相同的并装有等量小黄沙的试管中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使植物长得_____________。

            • 9.

              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表面很快会长出霉菌,而在冰箱内低温储存的馒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可见霉菌的生长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下是某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影响馒头发霉的环境因素”的探究实验.请你根据他们的探究方案和探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设计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那么,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他们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水分对霉菌的生长繁殖有无影响”,设计一组对照实验--甲、乙组的环境条件应分别是温暖潮湿和_____________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甲组霉菌越来越多,这是因为霉菌进行了大量繁殖,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

            • 10.

              某同学想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花生的不同品种造成的”,于是取在相同环境下种植、不同品种的甲、乙花生果实各40个,对其长轴长度进行测量,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长轴长度

              (毫米)

              18

              20

              24

              26

              28

              30

              32

              34

              36

              甲的数量(个)

              0

              0

              1

              3

              6

              10

              10

              5

              3

              2

              乙的数量(个)

              3

              7

              10

              10

              5

              2

              2

              1

              0

              0

              A.此实验的变量是花生果实的大小
              B.在挑选花生时尽量从大花生中挑大的,小花生中挑小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甲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与乙果实的差为5.8毫米,说明甲果实是大花生品种
              D.甲花生的个体中有的长轴长度小于乙花生,主要与遗传物质有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