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材料五:后来有人重复了萨克斯的实验,发现有时候小白鼠依旧死亡,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分析后,发现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依据碘能使_______的特性,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需要对叶

              片隔水加热,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漂洗后的叶片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如果不对叶片进行隔水加热,直接用碘处理叶片,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后人的实验证明,萨克斯在实验过程中忽略了光照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请你写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基本素养的问题: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一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2)区分事实和观点:科学家用老鼠进行实验,找到并切除老鼠大脑中的嗅觉受体之后,把它们与喂饱的猫放到一起.发现,老鼠不但没有装死或逃走,反而主动靠近猫,在猫的嘴前闻来闻去,还轻吻猫的耳朵(如图).由此,科学家们认为,动物产生恐惧也许是它们对气味的敏锐感觉造成的.这则材料中,属于观点的是:____________.
            • 3.

              下图是巴斯德实验的图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对照原则,B瓶起对照作用
              B.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唯一变量原则,变量是玻璃瓶颈
              C.实验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D.该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 4.

              (8分)Ⅰ.如图为桃花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第(3)小题要填写文字):

                (1)①②③合称为           ,④和⑤合称为          

                (2)将来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3)有些植物的花,如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都不会结果,原因是这样的花中只有          

              Ⅱ、我们学校有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特感兴趣,经常做一些生物学的小实验,这次他们准备探究某些条件与大豆种子萌发的关系。

              (一)实验步骤: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A、B、C,并且在瓶底各铺两张餐巾纸,各加适量水。

              (2)、取30粒饱满的黄豆种子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A杯不作处理,B杯用黑布全部罩住,C杯内抽干气体并密封。然后把A、B、C均置于24℃—27℃环境中。(如图)

              (二)实验现象

              几天后,A、B两杯内的种子萌发,C杯内种子无萌发现象。

              (三)回答问题:

              (1)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   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结论是           

              (2)要证明空气对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    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结论是               

            • 5.

              表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1)若1和2为一组,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号试管为实验组。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填试管标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

              (4)淀粉被分解了加碘液不变蓝的是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除口腔外,淀粉的消化还可以在人体的______内进行。

              (5)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的分泌都有关系。

            • 6.

              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同答问题:

              (1)试管l和2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2和3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__________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也要受pH值(酸碱度)的影响。

              (4)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科学家的观点往往是根据事实提出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属于事实的是

              A.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B.人类和哺乳类与爬行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C.太空椒是通过诱发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D.原始大气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 8.

              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正常浇水,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组种子先萌发
              B.乙组种子先萌发
              C.甲、乙两组同时萌发
              D.乙组种子不萌发
            • 9.

              某中学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其中有3名学生想探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实验方案(见下表),下列修改意见中不合理的是( )

               

              序号

              浸出液的浓度

              浸出液的温度

              浸泡时间

              种子类型

              萌发率

              1

              %

              25℃

              10分钟

              绿豆

               

              2

              25%

              30℃

              20分钟

              红豆

               

              3

              30%

              35℃

              30分钟

              黄豆

               

              A.种子种类应该统一使用绿豆
              B.浸泡时间应该都改为10分钟
              C.浸出液的温度都改为25℃
              D.烟草浸出液的浓度都改为25%
            • 10.

              下表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