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所测得的数据.请回答:
              花生种子 吉林品种(外观红色) 山东品种(外观淡粉色)

              长轴长度
              (mm)
              随机取样各30粒
              14 14 15 15 13 19 19 19 18 18 18 21
              11 13 13 15 14 16 15 15 17 19 16 19
              15 14 13 13 15 15 17 17 17 18 16 19
              11 14 12 15 10 11 21 22 16 18 20 17
              13 13 14 13 13 13 14 20 16 14 15 16
              (1)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基因组成相同的山东品种花生种子长轴长度有长有短,这是由______所引起的变异;吉林花生种子长轴长度的平均值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山东花生种子,这是由______的差异所引起的变异.
              (2)实验用的30粒花生种子是通过随机取样获得的.以下选项中符合“随机取样”做法的是______
              A.两种品种的花生种子各发30粒
              B.各发足够数量的两品种花生种子,最好都不少于50粒
              C.学生取花生种子时,不能用眼睛挑,摸最长的一粒依次测量
              D.老师可从一袋花生种子中挑取50粒大的给学生测,获取数据
              (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出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儿,这是______的变异,父亲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通过______传给女儿的.
            • 2.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0.03mg•mL-1、0.05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
              ②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3mg•mL-1、0.01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5mg•mL-1、0.03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是一组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
              (2)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
              (3)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______。
              (4)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______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 3.

              下图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表达式,请回答:

              【A】(贮存着能量)+【B】→【C】+水+能量

              (1)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利用(B)_______将(A)_______分解成(C)_______和水的同时,将A中贮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上述过程主要在细胞的“动力车间”_______内进行。

              (2)如果用菠菜叶证明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B,应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实验。为使实验严谨,应设置对照实验,一组用新鲜叶片,另一组用等量的_______。检验两组实验材料是否消耗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不能天天给花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请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保持树叶的潮湿?   

              (2)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上述这两个方案都有不严密的地方,请你设计出更完善。

              (4)列举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和作用(至少两种)。

              (5)列举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的发酵食品(至少两种)。

            • 5. 分析如图所示四个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甲                       乙                            丙                             丁
              (1)做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利用 ______装置.
              (2)装置甲中试管里冒出的气体是 ______.检测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
              (3)装置丁中塑料袋内壁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______作用.该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哪一器官进行的? ______.该装置设计是否合理? ______
              (4)装置乙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此实验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 ______气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