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A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向C中滴入稀碘液,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
              (2)将三支试管震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加热十分钟,C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
              (3)水浴十分钟后,向A、B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A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B试管内的现象是 ______ .
              (4)根据本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2.
              探究题: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______ ,作为1号试管的 ______ 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 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通过对1号试管与2号试管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
              (4)通过对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 ______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 3.
              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两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试管 实验材料 滴加液体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观察现象
              1 馒头碎屑 唾液2ml 37℃ 10分钟 碘液1滴 不变蓝
              2 馒头碎屑 A 37℃ 10分钟 碘液1滴 变蓝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可以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 ______ ,作为1号试管的实验.
              (2)与2号试管相比,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 酶,它能促进淀粉的 ______ 分解.
              (3)唾液对淀粉的这种消化属于 ______ 性消化.
            • 4.

              下图是李伟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他任意找了六粒菜豆种子,进行了 如图所示的操作,并将甲放在20℃左右的房间内,乙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请据图分析回答。

              (1)几天后,最有可能萌发的只有         号种子,因为只有它才具备种子萌发的所有外界条件                              

               (2)5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3)农民在适宜季节播种时,为使苗全茁壮,从外界条件来看,要保证                       

            • 5.

              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选填“A”、“B”或“C”)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P点前”、“P点”或“P点后”),其反应式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