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年秋冬以来,随着“灰霾”天气(如图)频频来袭,PM2.5逐渐进入公众视线。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指出:PM2.5对人体的 ______ 系统危害最大。由于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PM2.5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 ______ 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
              (2)几名志愿者对某市几个地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请问这几个地点的空气质量由好到坏的排列次序是 ______ 。
              地点 时间 PM2.5值
              1.火车站进站口 14:25 518(约37ug/m3
              2.爱晚亭 14:16 326(约23ug/m3
              3.步行街街口 14:10 631(约45ug/m3
              A.1、2、3     B.3、2、1     C.2、1、3     D.2、3、1
              (3)鉴于“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当“灰霾”来袭时你对人们有何建议?(一条合理建议即可) ______ 。
            • 2.

              为了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小明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请根据下面的图和表回答问题:

              (1)小明在此探究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瓶中装的是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实验者吸气时,左手捏紧,右手松开,通过甲瓶的气体是_______。

              (3)最后________瓶的液体更浑浊一些。

              (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呼出的气体中,____明显增多。

              (5)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可以更简单一些,只需要乙瓶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_____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 A、B、C、D 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    描述 D 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 号试管和 2 号试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_______能使部分淀粉初步分解.

              (3)    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 B 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_;

              ②将 C 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 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_______中.

            • 4.

              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 ℃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______水中。

              (3)下列坐标图中能正确表示酶的活性和温度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 5.

              绿茶多酚是铁观音茶叶中提取的天然有效成分,为探究绿茶多酚是否对酒精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将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实验处理的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处理

              小鼠体重(g)平均值

              肝重/体重(%)

              A

              正常饮食+蒸馏水

              43.24

              4.81

              B

              正常饮食+56°白酒0.5mL/天

              30.82

              6.00

              C

              正常饮食+56°白酒0.5mL/天+绿茶多酚溶液0.5L

              38.49

              5.25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其分泌的_________参与脂肪的消化。

              (2)实验中将30只小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A与B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对小鼠的肝脏会产生损伤。

              (4)本实验中,B组与C组也是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酒精可导致小鼠体重____________,肝脏肿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

              ②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③取2支洁净试管,编为1号和2号,分别加入等量馒头碎屑,然后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充分振荡,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  37℃温水中10分钟。

              ④取出2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1)实验中1、2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振荡试管,分别模拟了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要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是因为食物的消化需要______________。

                (4)预测实验现象:不会变蓝色的是__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推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________作用。

            • 7. (5分)如图A、B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

              (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      试管.

              (3)B试管的作用是      

              (4)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      (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5)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      开始.

            • 8.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1: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几乎为零(见表1),发展新能源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表1 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g/车•km)

              材料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学校学生在一广场周边进行空气采样,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 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能力是有限的.
              (2)根据表1数据,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 ______ 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 .
              (4)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 ______ 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5)当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自身防护?(请举一例)

            • 9.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有无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 1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宝龙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较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这种探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
              (3)该小组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见上),请你将表格中“下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图中表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