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汽车尾气排放是空气中PM2.5的重大元凶之一。通过现场调研可知,在北京,每天高峰时段有34%的车在路上堵着,六环以内每小时PM2.5的排放量是1吨,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市政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5:00~6:00
              (车流量最少)
              8:00~9:00
              (车流量大)
              9:00~10:00
              (车流量小)
              11:30~12:30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设置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
              (3)该小组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请你将题表中“下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表示。

              (4)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______。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
            • 2.
              2011年秋冬以来,随着“灰霾”天气(如图)频频来袭,PM2.5逐渐进入公众视线。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指出:PM2.5对人体的 ______ 系统危害最大。由于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PM2.5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 ______ 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
              (2)几名志愿者对某市几个地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请问这几个地点的空气质量由好到坏的排列次序是 ______ 。
              地点 时间 PM2.5值
              1.火车站进站口 14:25 518(约37ug/m3
              2.爱晚亭 14:16 326(约23ug/m3
              3.步行街街口 14:10 631(约45ug/m3
              A.1、2、3     B.3、2、1     C.2、1、3     D.2、3、1
              (3)鉴于“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当“灰霾”来袭时你对人们有何建议?(一条合理建议即可) ______ 。
            • 3.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1: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全球50%以上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几乎为零(见表1),发展新能源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表1 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废气排放系数(g/车•km)

              材料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学校学生在一广场周边进行空气采样,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 1)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能力是有限的.
              (2)根据表1数据,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传统燃油, ______ 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 .
              (4)PM2.5经呼吸道到达肺,通过 ______ 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5)当PM2.5的浓度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自身防护?(请举一例)

            • 4. 探究青蛙的视觉特点.
              螟蛾与青蛙“斗法”
              螟蛾是田间害虫,青蛙是田园卫士,二者水火不容.一天,螟蛾们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它们的天敌--青蛙.螟蛾甲说:“青蛙跳得高,蹦得远,我们见了它要逃得快才好.”螟蛾乙说:“青蛙眼力好,让它瞧见就跑不掉了,还是想法躲起来好.”正说着,一只青蛙跳了出来,螟蛾甲叫了声“快溜”,张开翅就飞,螟蛾乙却静伏不动.结果螟蛾甲成了青蛙的美餐,而螟蛾乙却暂时逃过一劫.
              请你在阅读以上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______
              (2)作出假设: ______
              (3)实验设计: ______
              ①材料用具:甲、乙两只玻璃水槽,两只青蛙,活苍蝇和死苍蝇各6只.
              ②步骤:首先向甲水槽放入 ______ ,向乙水槽放入 ______ ,然后各放一只青蛙,注意观察青蛙的捕食行为.
              (4)实验现象:甲水槽中 ______ ,乙水槽中 ______
              (5)得出结论: ______
            • 5. 以下是有关植物栽培的科学探究活动.请补充完整:
              (1)实验步骤:
              ①选取长势和重量基本相同的30株玉米苗,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10株.
              ②将3组玉米苗放置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培养一段时间后,3组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玉米苗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
              甲组 0.06% 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
              乙组 0.03% 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
              丙组 0.06% 蒸馏水(不含无机盐)
              (2)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甲组的平均长势比乙组的平均长势 ______ ,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效率越强.
              ②若丙组的平均长势明显比甲组弱,说明玉米的生长还需要 ______
              (3)请分析并回答:
              ①该实验采取每组10株玉米苗,并计算每组的平均长势,目的是 ______
              ②为了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增设丁组,甲组与丁组除1个条件不同外,包括白天温度30℃等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______
              A.甲组始终光照,丁组始终黑暗   B.甲组与丁组夜间温度相同
              C.甲组夜间温度12℃,丁组夜间温度22℃D.甲组与丁组用不同品种的玉米苗
              ③为了增强丙组的长势,有学生提出使用高浓度的化肥溶液,你认为可行吗?并说明原因 ______
            • 6.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细菌等大量的病原体,我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皮肤具有屏障作用,植物果实的果皮同样也具有屏障作用,下面为某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西红柿进行的模拟探究活动.
              实验用品:洁净塑料袋4个、果皮完整、大小相同的新鲜西红柿4个、等量的西红柿腐烂物2份
              探究过程:将4个西红柿洗净、擦干,处理方法如表所示,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均放置在25℃的环境中,四天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1号 果皮完整,不与腐烂物接触 不腐烂
              2号 果皮完整,与腐烂物接触 不腐烂
              3号 果皮划破,不与腐烂物接触 轻度腐烂
              4号 果皮划破,与腐烂物接触
              请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西红柿在本探究实验中起的是 ______ 作用;
              (2)请你预测4号西红柿的实验结果为 ______ ;(填“不腐烂”、“轻度腐烂”或“严重腐烂”)
              (3)在免疫学上,人体皮肤的这种屏障作用属于 ______ 免疫;
              (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促使其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 ______ ,从而参与病原体的清除;
              (5)某人不慎被一只疯狗咬伤,患上了狂犬病,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 ______
            • 7. 洗洁精是家庭常用的洗涤用品,人们常常使用它清洗餐具、瓜果蔬菜等.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洗洁精对人体有害吗?
              (1)王微同学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材料:金鱼若干条、洗洁精以及其它必要的实验材料.
              ①王微同学提出的问题是: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吗?
              ②小明的假设是: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
              ③王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水缸,分别标记为A、B,在每个水缸中倒入2000毫升的清水,在A缸中加入100毫升洗洁精,B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取2条大小、活动状况一样的金鱼,一条放入A缸中,一条放入B缸中,置于温度相同的同一环境下,并定期饲喂相同的食物.定期观察金鱼的活动状况和进食情况.该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的不妥,它们是: ______ ;为什么? ______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设置B缸的目的 ______
              (3)李花同学把王微的实验不足之处纠正后进行试验,结果,几天后发现A缸中的金鱼活动状况和进食情况都变差了,B缸中金鱼正常,据此,你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8. 学习小组探究在擦黑板时,教室内空气的尘埃粒子含量.他们将制作的载玻片采集装置,放到教室的中央,擦黑板后5分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五个抽佯点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10、16、14、17、8(每个抽样点的面积为4平方毫米).请你帮助这个小组的同学分析:
              (1)在400平方毫米的范围内有 ______ 个尘埃粒子.
              (2)这个实验的五个抽样点采取的计数方法应该是 ______
            • 9.
              学习小组探究在擦黑板时,教室内空气的尘埃粒子含量.他们将制作的载玻片采集装置,放到教室的中央,擦黑板后5分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五个抽佯点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10、16、14、17、8(每个抽样点的面积为4平方毫米).请你帮助这个小组的同学分析:
              (1)在400平方毫米的范围内有 ______ 个尘埃粒子.
              (2)这个实验的五个抽样点采取的计数方法应该是 ______ .
            • 1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北京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图: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小)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在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______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  
              (3)专家指出:PM2.5对人体的 ______ 系统危害最大. 
              (4)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