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一)预习思考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1 35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18℃
              2 35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18℃
              3 35 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18℃
              (二)设问解疑
              (1)培养皿1与2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
              答: ______ 。
              (2)依据实验1和实验2,你做出的假设是。
              答: ______ 。
              (3)实验3种子能否萌发。(答能或不能)
              答: ______ 。
              (4)种子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答: ______ 。
              (三)简结转新
              (5)实验结论准确,还需要重复做吗?(答:需要或不需要)
              答: ______ 。
            • 2.
              某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构成 ______ 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分别是 ______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______ 。
              (2)A2与B3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3)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有明显的缺陷,请帮他们修改实验: ______ 。
              (4)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些虫蛀的玉米,将它们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能萌发的有 ______ (填写字母),其它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______ 。
            • 3.
              小李同学做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 4.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设计探究实验的原则是单一变量, ______ 实验。
            • 5.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实验除了变量这一个条件不同以外,必须保证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等相同的外界条件。
            • 6.
              我县某校一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其操作过程如下:
              瓶号 对种子的处理 放置条件 实验结果
              1 10粒粒大饱满的小麦种子 干燥、温暖处  
              2 10粒粒大饱满的小麦种子 少量水,温暖处  
              3 10粒粒大饱满的小麦种子 少量水、冰箱保鲜层  
              4 10粒粒大饱满的小麦种子 较多水,温暖处  
              5 10粒粒大饱满煮熟的小麦种子 少量水,温暖处
              (1)你依据所学知识预测本实验中将萌发的是 ______ 号瓶。
              (2)1和2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2和3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2和4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每组实验为什么都要放10粒相同的种子,可以放1粒种子吗,为什么? ______ 。
              (4)由此得知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______ 。
              (5)5号瓶中种子能否萌发?为什么? ______ 。
            • 7.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多项实验探究活动。情况如下:
              Ⅰ.为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问题,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见下表):将40粒种子分成A、B、C、D四组。每组10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环境条件 实验现象
              空气 水分 温度
              A组种子  充足  潮湿  适宜  萌发
              B组种子  充足  潮湿 放在冰箱  不萌发
              C组种子  不足  水淹  适宜  不萌发
              D组种子  充足 干燥  适宜  不萌发
              (1)据表可知,种子正常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有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2)如果A组只有7粒种子萌发,造成另外3粒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Ⅱ.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问题,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见下表)。请根据表中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试剂 现象
              1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 碘液 变蓝
              2 淀粉糊2mL+唾液2mL  0℃ 碘液 变蓝
              3 淀粉糊2mL+唾液2mL 99℃ 碘液 变蓝
              4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 碘液
              (1)1号试管与 ______ 号试管可以组成对照实验。
              (2)把2号、3号、4号试管组成对照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______ 。
              (3)预测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 。
            • 8.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玻璃杯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分別固定3张滤网,在每张滤网上放10粒大小相同的小麦种子(乙装置中的种子已切除胚;丙装置放在5℃冰箱中;丁装置中的种子为煮熟的种子),加入清水至中间的滤网(如图)

              (1)探究实验一般都需要设置对照,而对照实验必须遵循 ______ 原则。
              (2)如果①和②、②和③、②和⑧分别为三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只有②组的种子萌发了,这一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三个外界条件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生活中小明发现,家里的小麦种子被虫蛀后,如果胚的部位被破坏,即使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这引发了他的思考,他决定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和乙,其中②和⑤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②组种子萌发,⑤组种子未萌发。在这一探究实验中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小麦种子撒入沸水中,小明想观察下煮熟的种子是否能够萌发,于是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和丁,其中②和⑪为一组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 ______ ](填序号).实验结果:②组种子萌发;⑪组种子没有萌发。通过査阅资料和自己思考,小明得出如下结论:种子的萌发的内部条件是胚必须具有 ______ 。
              (5)图甲中②组的小麦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变得空瘪,请你分析原因 ______ 。
            • 9.
               2017 年春季,山东省的很多产粮地区遭遇了非常严重的干旱,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春 雨贵如油”,水对植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哪些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1)今年春天,农民播种的花生出苗率很低。生物小组的同学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干 旱有关,为此设计了下面的对照实验。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总结出 ______ 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同时也发现,在适宜的条件下,B 组仍有 2 粒种子未萌发,请你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装 置
              标号
              温  度
              (℃)
              湿度 种子数 发 芽
              A 25 干燥 20 0
              B 25 潮湿 20 18
              (2)干旱会造成小麦等农作物失水萎蔫。生物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此进行了分析:植物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图1 中的[ ______ ] ______ ,该区域与其吸水功能相适应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______ 。而根吸收的水分会通过茎、叶中的 ______ 运送到叶 肉细胞中。小麦根尖吸收的水分,一小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例如被叶肉细胞用于 ______ 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供植株生长,其余大部分水分用于 ______ 作用。对于小麦而言,该生理活动不仅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还能作为水和无机盐运输的 ______ 。
              (3)干早会造成小麦减产。从图2中可以看出,小麦在各个时期的需水量 ______ ,其中小麦日均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是 ______ 。
            • 10.
              学习植物时,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诗词,如:“早秋惊落叶”、“冻雷惊笋欲抽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花褪残红青杏小”、“霜叶红于二月花”……并进行了一些有关植物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到秋天落叶,这是植物适应 ______ 的结果。
              (2)笋是竹子的地下茎(竹鞭)长出的幼芽,可以发育成竹子,这是因为芽中有 ______ 组织。这种繁殖方式可以保持母体的 ______ 特性。
              (3)与红豆杉的种子相比,杏树种子外有果皮,果皮是由花中 ______ 发育而来的。
              (4)在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中,同学们选择同种种子进行了如下实验。
              A组:50粒种子+20°C+浸没在水中;B组:50粒种子+20°C+潮湿的环境;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5)取一段带茎的绿叶,把它放在水中剪断。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里,一段时间后,变成了“红叶”。这主要是茎、叶中 ______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物质的结果。
              (6)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和闭合会影响到植物的 ______ (填序号)。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
              (7)利用电传感器测定某植物在恒温30°C时,不同光照强度下,呼吸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
              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C和30°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C时,B点将向 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