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这2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糊2mL,再向A试管中加2mL清水,向B试管中加2mL唾液,将两支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隔水加热5~10分钟,待冷却后,再向2支试管中滴入1~2滴碘液:
              (1)在本实验中 ______ 是实验组, ______ 是对照组。
              (2)两组加的清水或唾液都是2mL,这是因为要遵循 ______ 原则。
              (3)A组的现象是 ______ ,B组的现象是 ______ 。
            • 2.
              下表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
              加入的物质 所给的条件 滴加碘液后的反应
              第一组 馒头屑+唾液 90℃,10分钟
              第二组 馒头屑+唾液 37℃,10分钟
              第三组 馒头屑+清水 37℃,10分钟
              第四组 馒头块+唾液 37℃,10分钟
              (1)请你预期结果:不变蓝的为 ______ 组,变蓝为 ______ 组,变淡蓝的是 ______ 组。变蓝的原因是 ______ ;不变蓝的原因是 ______ 。
              (2)第一组和第二组比较,结果不一样,说明 ______ 影响酶的活性。
              (3)第 ______ 组为对照组。
              (4)第二组和第四组比较可知,口腔中的 ______ 可促进淀粉的消化。
              (5)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知道,消化淀粉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 ______ ,以及要有 ______ 。
            • 3.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第②支试管处理中存在一处错误,请将错误之处进行改正________。根据改正后实验有,回答下列问题。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的作用,选用________试管进行对照。

              (3)将这3支试管—起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____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出一种即可)。

            • 4.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的物质

              操作

              水温

              时间

              试剂

               

              等量馒头碎屑+唾液

              充分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②   

              等量馒头碎屑+清水

              充分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③   

              等量馒头块+唾液

              不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1)若以①和②为一组实验,则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加碘后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号试管液体变蓝;_____号试管液体不变蓝,为什么不变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看为什么要在37°的水浴保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3个试管馒头等量、处理温度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

              (1)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探究过程中的哪一环节?

              (2)某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甲:馒头碎屑+2mL唾液→37℃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

              乙:馒头碎屑+2mL清水→37℃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

              丙:馒头碎屑+2mL唾液→100℃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

              该探究实验中能形成几组对照实验?请说出其中的一组对照实验。

              (3)寒冬时节,小新同学将容易萌发的、饱满的玉米种子深深地埋入泥土中,每天浇适量的水分,却始终没有萌发,请你分析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是:遮光部分的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见光部分的叶片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由此得出的两个结论是什么?

              (5)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什么?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6.

              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试管

              实验材料

              滴加液体

              温度

              时间

              鉴定试剂

              现象

              馒头碎屑

              37℃

              10分钟

              碘液

               

              馒头碎屑

              清水2ml

              37℃

              10分钟

              碘液

               

              唾液2ml

              37℃

              10分钟

              碘液

               

              (1)甲试管中滴加的消化液①是由______________腺分泌的。馒头中的淀粉被此消化液分解为_____________。

              (2)实验甲与丙放置于37℃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影响,实验材料②是。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过程如表所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实验材料 唾液 清水 处理方法
              1 馒头碎屑 2mL 0mL 搅拌,放入37℃的温水,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摇匀
              2 馒头碎屑 0mL 2mL 搅拌,放入37℃的温水,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摇匀
              3 馒头块 2mL 0mL 不搅拌,放入37℃的温水,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摇匀
              (1)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 7℃温水中处理? ______ . 
              (2)上述实验中,只模拟了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是 ______ 号试管.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对照实验,可以证明 ______ 的作用.观察到1号试管的现象是 ______ . 
              (3)馒头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通过 ______ 作用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4)某人血糖浓度偏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这可能与 ______ 分泌不足有关.
            • 8.
              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几组实验,分析回答.
              试管 实验设计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
              1号 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变蓝
              2号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______
              3号 馒头屑+2mL清水,搅拌,37℃水浴10分钟 变蓝
              4号 ______ ______
              (1)请预测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填在上表2号试管所对应的空白处.
              (2)2号、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唾液中 ______ 把淀粉分解成了 ______ .
              (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请将你的实验设计及预测的实验现象填在上表4号试管所对应的空白处,你认为应选 ______ 号试管作为对照组.
            • 9.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______ 种处理.
              (2)以“唾液”为变量时, ______ 与 ______ 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______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其原因是 ______ .
            • 10.

              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刘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

              ②在甲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在乙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③将甲乙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烧杯中,15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并回答:

               (1)刘明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他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中设计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设计的对照组

              是___________试管。

               (4)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没有变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