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实验,根据下面的设计方案,请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 ______ ?
              (2)作出假设: ______ 。
              (3)设计方案:
              ①选择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分别标上甲、乙和丙。
              ②向甲、乙、丙三瓶中分别装入1~2厘米的沙子,再注入等量河水。
              ③向甲瓶放入水草和以水草为食的淡水螺等动物,动物和水草的生物量比值约为1:10。
              ④向乙瓶中只放水草、丙瓶只放淡水螺等动物,放入量皆与甲瓶 ______ 。
              ⑤密封甲、乙和丙三瓶,放在光照较强处。一个月内,定期观察记录甲、乙和丙瓶中水质变化及生物生存状况。
              (4)得出结论: ______ 装置的动植物存活时间最长,生态系统最稳定。
              (5)讨论:
              ①此实验方案中,乙瓶的作用是 ______ 。
              ③一般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 ______ ,食物链和食物网越 ______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本身就越 ______ 。
            • 2.
              入冬以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为探究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某同学作出“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影响”的假设,并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烧杯中装入清水,向内连续吹气3分钟,再分等体积清水至3个玻璃瓶中;
              ②用打孔器在菠菜叶上打出直径lcm的圆形叶片,各取10片浸没在3个玻璃瓶的清水中,并密封;
              ③将玻璃瓶分别放入装有台灯的甲、乙、丙3个密闭玻璃罩中;
              ④甲装置不放卫生香,乙、丙装置内分别点燃1枝卫生香和2枝卫生香,如图所示;
              ⑤打开台灯30分钟后,观察到甲、乙、丙装置内圆形叶浮起的数量依次为10片、4片和2片。
              (1)步骤①,该同学往清水中吹气是为了让清水富含 ______ (气体)。
              (2)步骤④,用点燃的卫生香在密闭环境中造成烟雾,是为了模拟 ______ 天气,设置甲装置的目的是进行 ______ 。
              (3)步骤⑤,圆形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______ (气体),使叶片浮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装置 ______ 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4)实验结果能否支持该同学的假设? ______ (填“能”或“不能”),为了使实验更科学准确,该同学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是为了避免 ______ 。
              (5)雾霾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它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颗粒物会堵塞叶片表面的 ______ ,从而阻碍气体进出叶片,除了影响光合作用外,还会对植物的 ______ 有影响。
            • 3.
              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①在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个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A B C D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 3 11 25 2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______ ;比较A.B.C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 ______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______ 。
              (3)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 ______ 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D装置中,小鱼的存活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 4.
              在模拟生态系统的系列实验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四组:甲、乙、丙、丁。四组玻璃装置中各放入生活状态相同、大小一致的鱼,等量的河水、河泥。甲和乙中有较多水草、丙中水草较少、丁中无水草。装置都密闭,且置于光线明亮的窗台上,乙组用黑布遮罩。表格主要记录装置中鱼的生活状况。
               
              2天 正常生活 有浮头现象 正常生活 有浮头现象
              4天 正常生活 浮头现象明显 有浮头现象 死亡
              6天 正常生活 死亡 浮头现象明显 /
              8天 正常生活 / 死亡 /
              约350天 正常生活 鱼体基本消失 鱼体基本消失
              玻璃内壁有绿膜
              鱼体基本消失
              玻璃内壁有绿膜
              (1)鱼表现出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 ______ 。实验表明甲装置中的碳--氧平衡维持在良好的状态,是通过 ______ (填生理功能)实现的。
              (2)据表中信息判断,乙装置遮光 ______ (严密或不严密),原因是 ______ 。
              (3)约350天,丙、丁装置记录的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 。
            • 5. 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据此回答:
               组别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甲  乙
               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8月3日  6.2→10.2  31→72.9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比较10个月中金合欢幼苗的存活率,有蚂蚁栖居的比没有妈蚁栖居的提高了______%。
              (3)从幼苗生长的高度看,______组的金合欢生长速度更快。
              (4)该实验表明,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______(填“有害”、“有利”或“没有影响”)。
              (5)蚂蚁属于节肢动物,它的身体表面有坚韧的______,蚂蚁营群体生活,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从功能上看,这种行为称为______行为。
            • 6. 为进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验探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活动: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______。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哪两瓶进行对照实验?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______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____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