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______ .
            • 2.
              以下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2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3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未萌发
              4 10粒相同种子,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1)本实验中,共有几个对照组? ______ .它们分别是 ______ .
              (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______ .
              (3)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该如何设计探究方案?探究的结论又是什么? ______ .
              (4)若该实验所用的种子是玉米,进一步探究种子的成分时,用 ______ 滴在玉米粒纵切面上,玉米粒纵切面大部分被染成蓝色.你认为玉米种子贮藏的养分的结构主要是 ______ .
              (5)如果将饱满、活力旺盛的玉米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两组种子所处温度、空气条件相同,甲组种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潮湿的土壤中,你认为两组种子是否会同时萌发 ______ .而若将空瘪或煮熟玉米粒种在上述两种环境中,你认为会不会萌发 ______ .该探究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 ______ .
            • 3.
              某科技小组同学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过程: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
              (2)取9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处理,如图甲所示.

              (4)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
              一段时间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没有萌发,请回答问题:
              (1)如果几位同学的设计思路是把A、B作为对照实验,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最初所需要验证的问题是 ______ ,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从实验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2)图甲中除了A、B对照外,能够作为对照实验的还有 ______ ,该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3)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继续发育形成了幼苗(如图乙),其中E来自D中的[ ______ ] ______ ,[2]将来发育成幼苗的[ ______ ] ______ ,[9]是由种子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而成的.
            • 4.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一塑料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b.将10只鼠妇放人实验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
              (1)该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吗? ______ .
              (2)该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 .
              (3)如果该生物小组作出的假 设是 ______ .
              那么,请你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 .
              (4)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5.
              鼠妇又称“潮虫”,生活在阴暗、潮湿、温暖的地方。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中,某班同学选择了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以下三个:
              方案一:①在干燥的纸盒内,放入潮湿的土壤;②以中线为界,一边用黑纸处理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一边不作处理;③把纸盒放在明亮的地方;④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方案二:①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②把纸盒放在明亮的地方;③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方案三:①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再用黑纸板盖在有潮湿土壤的一侧;②把纸盒放在明亮的地方:③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请根据以上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对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______ 。
              (2 )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是 ______ 。
              (3)请对不合理的方案选择其中一个说明理由: ______ 。
              (4)在方案正确的前提下,一次实验不能说明问题,应该 ______ 。
            • 6.
              小继同学打算探究非生物因素--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提出的问题是: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______ .
              (2)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为鼠妇提供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你认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______ .
              (4)做完实验后,小继应如何处理鼠妇? ______ .
            • 7.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将盘分为甲乙两边,甲盖黑纸板,乙盖玻璃板,盘内铺有一层湿土。
              (1)在此做法中,甲盖黑纸板,目的是 ______ ,设置乙的作用是 ______ 。
              (2)盘内甲乙两边都铺上一层湿土,目的是 ______ 。
              (3)实验中要用多只鼠妇的原因是 ______ 。
              (4)活动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鼠妇? ______ 。
            • 8.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问题: ______ .
              假设: ______ .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______ 和 ______ 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3 2 2 2 2 3 2 2 1 2
              黑暗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结论: ______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______ 的环境中生活.
              问: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 ______ .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______ .
            • 9. (实验题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 10.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______)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______)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4)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______.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