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 ______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 ______ 。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 ______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 ______ 散失的。
              (4)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______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2.
              樱桃是老庄镇一大支柱产业。是享誉全国的名星乡镇,樱桃果实味道鲜美、营 养丰富、如图所示为探究樱桃生理活动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甲装置经过一昼夜的暗处理后,进行2-3小时光照,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液面下降,同时透明塑料袋内壁出现小水滴,这种现象说明植物进行了 ______ 作用。
              (2)打开钟罩,取下透明塑料袋对叶片进行处理,滴加碘液观察到叶片不变蓝,能够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______ 。
              (3)乙装置的广口瓶中是新鲜的金鱼藻,放在光下,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会复燃,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______ 。
              (4)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新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过一段时间打开阀门后会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此装置和实验现象验证的是 ______ 。
              (5)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樱桃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______ 。

              (6)樱桃树吸收水分,到蒸腾作用散失
              水分,要经过以下四步,其中正确的顺序 应该是 ______ 。
              ①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②根吸收水分③水分化为水蒸气④通过导管输送到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①③②④
              (7)图E是樱桃花结构图,樱桃树要结出果实和种子,在经过传粉受精这些阶段后,雌蕊的 ______ 就会进一步发育成果实。
            • 3.
              研究“温度对豌豆幼苗呼吸作用的影响”时,将统计的数据制成如下曲线,请据图分析:
              (1)曲线表明:在一定温度下,豌豆幼苗的呼吸随着温度增高,呼吸强度 ______ ,呼吸作用最强时的温度是 ______ ℃,当超过这个温度时,随温度增高,豌豆幼苗呼吸强度 ______ 。
              (2)豌豆幼苗呼吸作用的本质是 ______ 。
              (3)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中我们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应保存在 ______ 状态下,这样可以 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呼吸作用强度。
            • 4. 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分析并作答.

              (1)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可见钟罩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通过玉米叶片上的 ______ 散失出来的,该结构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 ______ 细胞围成的空腔.
              (2)将装置内0点至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图,分析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时间段内植物主要进行 ______ 作用.
              (3)6点-18点内,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
              (4)若在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探究“玉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放在 ______ (明亮、黑暗)的环境中,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______ ______ 则证明玉米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5)若用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 ______ ,若 ______ 则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5.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明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小明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B正常燃烧证明了种子 ______
              (2)实验二:在进行实验时,小明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环境中一昼夜,其目的是 ______ ,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后,观察到装置 ______ 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3)实验三:在设计时小明在试管中滴加了适量的油滴,其作用是 ______ ,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装置E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根据此实验原理,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用措施 ______
            • 6.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  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用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步骤,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 ______
              (2)步骤④隔水加热过程,目的是用 ______ 对叶片脱色.
              (3)该实验中,叶片的b、c两处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 ______
              (4)步骤⑦中a、c相互对照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 ______ 的细胞内进行.
              (5)图2为天竺葵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十七世纪后叶,人们用显微镜发现了叶片上有能开合的 ______ .科学研究和实验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图中标号①所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Ⅱ.图中标号③代表的物质是水,它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从根运输到叶,标号④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
              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在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表达式是 ______
            • 7.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如图所示:

              (1)实验一中,选用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 ______ 作用.
              (2)实验一中若甲袋能使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不能,则可判断 ______ 袋装入的是新鲜蔬菜.这也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 ______
              (3)实验二的装置如图所示,放置一昼夜后,打开瓶盖,迅速将燃烧的小棒分别伸入二个锥形瓶中后,装有新鲜的植物锥形瓶内小棒的火苗立即熄灭,装有烫过的植物锥形瓶内小棒继续燃烧,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 ______
            • 8. 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24小时后,分别放置在密封瓶A和B内;
              ②将B瓶移到光下6~7小时,A瓶任放在暗处(图甲);
              ③取下瓶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瓶和B瓶(图乙);
              ④分别从A、B两瓶中摘取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 ______ 耗尽.
              (2)步骤②中控制的变量是 ______
              (3)步骤④将叶片脱色,脱去的是叶绿体中的 ______
              (4)步骤⑤滴加碘酒后,能够变蓝色的是摘自 ______ (填“A”或“B”)瓶的叶片,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______ ,还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
               (5)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熄灭,说明A瓶内的植株消耗了 ______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伸入B瓶的蜡烛复燃,说明B瓶的植株进行了 ______ 作用.
            • 9.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南南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如图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南南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了 ______ .实验中B瓶起 ______ 作用.
              (2)实验二中,为了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南南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 ______ 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 ______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
              (3)实验三中,南南发现[ ______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取 ______ 等措施.
            • 10.

              在一个密闭的暖水瓶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的含量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或氧气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瓶内______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B表示瓶内_______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萌发的种子改为煮熟的种子做这一实验,能否观察到瓶内气体的变化?____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将保温瓶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有何现象?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