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花生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成为餐桌上常见的食品。

              (1)如图1是花生种子的萌发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逐渐变小的结构为______。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______。
              (2)如图2为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情况,阶段1和阶段3鲜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吸收了______,而阶段4鲜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叶片能够进行______,合成有机物。
              (3)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这一遗传特性是受______控制的。花生的果实是由______发育而来。一个花生果实中含有多粒花生种子,是因为子房中含有多个______。
              (4)研究人员要研究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按相同质量、雌雄各半原则,选择一组正常小鼠和四组糖尿病小鼠进行如下实验(各组的食物完全相同):
              分组 A正常小鼠 B糖尿病小鼠 C糖尿病小鼠 D糖尿病小鼠 E糖尿病小鼠
              注射液 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 10g/kg根茎水煮液 20g/kg根茎水煮液 30g/kg根茎水煮液
              每天分别用生理盐水、花生根茎水煮液按每只0.2mL 灌胃,连续14天。测定空腹、2小时时的血糖浓度,结果如表(图3)所示。
              A组和B组的作用都是______。据表可知,花生根茎水煮液有______作用,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 2. 今年春天我市遭遇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持续的干旱重危害了农业生产。“春雨贵如油”,水对植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1)今年春天山地播种的花生出苗率很低。生物小组的同学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干旱有关,为此设计了下面的对照实验。
              装置标号 温度(℃) 湿度 种子数 发芽数
              A 25 干燥 20 0
              B 25 潮湿 20 18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结论是______。
              (2)干旱造成植株失水娄慈。植物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3)干早也造成小麦减产。图二中小麦日均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是______。
            • 3. 麦苗青青,麦浪滚滚,单子叶作物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如图为小麦植株及部分器官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萌发后,种子中的[③]______发育成植株的茎和叶。
              (2)小麦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______、含______和含______的无机盐。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__,该部位适于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原因是生有大量的______,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积。小麦幼根的生长与[⑪]______与[⑩]______有关。
              (3)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______]______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它将发育成种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将发育成果实。
            • 4. 向日葵是双子叶植物,其果实既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生产葵花籽油

              (1)由于果皮较厚,向日葵的种子自然萌发需要较长时间,生产中常用浸种方法提高发芽率。为探究浸种的最适条件,同学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浸种的最适条件是______。
              (2)向日葵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通过______作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
              (3)向日葵可用于生产葵花籽油,这是由于______作用合成的糖类在细胞内转化为脂肪,能生产葵花籽油的物质主要贮存在向日葵果实的______(结构)中。
              (4)如图2是向日葵根尖的结构及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区域,箭头表示生理过程)。向日葵的根系主要由______组成。根的不断伸长依赖图中的区域是______(填字母)。图中箭头表示细胞的______过程,通过该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a]区内形成了吸收______的结构,该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有效地扩大了吸收面积。这体现了生物体______的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