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当年采收、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分成四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广口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将广口瓶斜向放倒,在每个瓶中各放入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操作匀地撒上10粒大豆种子,其他及结果如下表:
              内容 1 2 3 4
              处理方式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完全浸没在水里,然后拧紧瓶盖 不洒水,拧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0℃、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当年采收、颗粒饱满无损伤的大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其目的是保证种子的 ______ 是活的而且是完整的。
              (2)由上表可知,1号瓶和2号瓶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 。。
              (3)1号瓶和4 号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说明 ______ ,其中,以1号瓶和3号瓶作为实验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______ 。
              (4)若该同学要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置5号瓶,该瓶的“放置环境”是 ______ 。
            • 2.
              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10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25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内容 1 2 3 4
              处理方式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不洒水,
              拧紧瓶盖,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 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有光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2)设置1号瓶的作用是 ______ 。
              (3)1号瓶和4号瓶能不能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4)种子的萌发除了上述实验中的条件外,还需要的条件有 ______ 。
              (5)如果探究土壤中营养物质对种子萌发有无影响,请你对这个探究实验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
            • 3.
              我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黑山特产黑花生做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过程:
              ①取三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且适量的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相同且
              适量的 ______ 。
              ②取30粒黑花生种子,随机分成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湿餐巾纸上。
              ③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处理(如图甲所示)。
              ④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Ⅱ.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 ______ 两杯子内的种子多数萌发, ______ 杯内种子没有萌发。回答:
              (1)如果把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从实验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2)A、B、C中,能够作为对照实验的有 ______ 与 ______ , ______ 与 ______ 。
              (3)A杯萌发后的黑花生种子继续发育形成乙。其中③是由种子的 ______ 发育成的。
            • 4.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对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分工合作,做了如下探究,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生名称 装置标号 温度(℃) 湿 度 光 照 种子数 发芽率(%)
              A 25 潮 湿 有 光 100 96
              B 8 潮 湿 有 光 100 0
              C 25 干 燥 无 光 100 0
              D 25 潮 湿 无 光 100 98
              E 25 潮 湿 有 光 5 100
              F 25 潮 湿 无 光 5 100
              表格中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______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相比,明显的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做不科学的原因是 ______ 。在适宜的条件下,表格中A、D两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二)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是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一中过程[ ______ ] ______ 的效率。图三中两种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 ] ______ ,图一所示的过程[ ______ ] ______ 主要是在该能量转换器中进行的。
              (2)图一中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主要是通过茎中的 ______ 运输的,②大部分通过图二中的[ ______ ] ______ 散发到空气中。
              (3)该植物体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一中的 ______ (填代号)。
            • 5.
              为探究“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这样 在盘内就形成了明、暗两种环境。在铁盘中间放上 10 只生长条件相同的鼠妇,每 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暗两处的鼠妇数目,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②在铁盘上,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放上干燥的泥土,另一侧放上潮湿的泥土,再盖 上玻璃板。这样就形成了干燥和潮湿的两种环境。在铁盘中间放上 10 只生长条件 相同的鼠妇,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干、湿两处的鼠妇数目,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③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泥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土壤喷洒经处理的冷水,另一侧土 壤喷洒温水,再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冷、温暖两种环境。在铁盘中间 放上 10 只生长条件相同的鼠妇,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冷、温暖两处的鼠妇数目,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④实验记录如表: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全班平均值
              明亮 4 3 3 2 1 1 1 2 3
              阴暗 6 7 7 8 9 9 9 8 7
              干燥 3 4 3 3 2 1 1 1 2
              潮湿 7 6 7 7 8 9 9 9 8
              寒冷 5 4 3 3 2 1 1 2 3
              温暖 5 6 7 7 8 9 9 8 7
              分析回答问题:
              (1)用明亮、阴暗的两组作对照,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2)用寒冷和温暖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能否用明亮和湿润这两组来进行对照实验?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4)实验中用 10 只鼠妇而不用 1 只鼠妇的原因是: ______ 。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鼠妇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是 ______ 。
            • 6.
              小明同学对研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很感兴趣,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鼠妇生活的场所都比较潮湿,在干燥的地方基本找不到鼠妇,难道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吗?若你是小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吗?
              (2)针对此问题,假设是: ______ .
              (3)你要准备的材料用具如下:不透光的纸、一个大小恰当的纸盒、适量的潮湿的土、适量的干燥的土、正常鼠妇30只.
              (4)实验步骤如下:
              次数 1 2 3 4 5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30只 29只 28只 30只 28只
              A.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分别标上甲和乙.其中甲部分的土壤为干燥的,乙部分的土壤应为 ______ .
              B.把3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然后用不透光纸将整个纸盒盖住.
              C.将两装置置于 ______ 且适宜鼠妇生活的环境中.
              D.过1小时后清点甲、乙两处鼠妇个数,并记录.
              E.重复此实验5次.
              (5)实验结束后数据如右表所示:
              (6)在本实验中,甲乙两组起到 ______ .
              (7)表中共有5组数据,对此5组数据我们应取其 ______ .
              (8)实验步骤E中“重复此实验5次”,原因是: ______ .
              (9)根据此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 7.
              某班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常常成群聚集在粮食堆里.
              (1)提出问题: ______ ?
              (2)作出假设:黄粉虫会选择阴暗的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制定并实施方案:取方形铁盘,在中央放入一定数量的大小基本相等、活性相同的黄粉虫,一侧盖上不透明的纸板,另一侧盖上 ______ 的玻璃板.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侧黄粉虫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结果如表格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1  0  2  0  2
               阴暗  9  10  8  10  8
              若全班有10各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 ______ 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如图哪条曲线能表示阴暗环境中这种数量变化?
            • 8.
              实验探究:某班同学选择面包虫作为实验材料,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步骤如下:取方形白色瓷盘作容器,往盘中央放入20只等大的黄粉虫幼虫.瓷盘一侧用不透光的塑料垫板盖上,另一侧用透明的投影胶片盖上.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侧黄粉虫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1)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2)面包虫属于昆虫,它比蚯蚓的活动能力更强,更适应陆地生活,原因是: ______ 、 ______ .
              (3)为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垫板和胶片遮盖的瓷盘面积应 ______ .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 ______ 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4)请把下表中数字换成适当词语以完善表格.① ______ ② ______ .
              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① ______ 区
              ② ______ 区
              (5)生物受环境因素影响,也能影响环境.实验证明,面包虫能够消化塑料,有望用于治理“ ______ 色污染”.
            • 9.
              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发现鼠妇更愿意生活在湿润的地方,于是他们想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遮光盒中一半撒上干土,另一半撒上等体积的湿土;
              ②在两侧中央各放入10只鼠妇,静置2分钟;
              ③在保证环境相对安静的情况下,每隔1分钟观察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个数,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观察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干土中鼠妇个数 8 5 3 6 5 2 1 1 2 1
              湿土中鼠妇个数 12 15 17 14 15 18 19 19 18 19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 ______ .
              (2)实验操作中使用20只鼠妇而不是2只鼠妇的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过程中要先让鼠妇静置2分钟,且始终保持环境安静的原因是 ______ .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鼠妇喜欢生活在 ______ 的环境中.
            • 10.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们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______.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______,另一侧盖上______,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静置两分钟,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在此实验中这样设置的目的是______.
              (4)分析结果,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5)做完实验后,怎样处理鼠妇?______.
              (6)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记录了各种环境中发现的鼠妇的数量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