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学习植物时,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诗词,如:“早秋惊落叶”、“冻雷惊笋欲抽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花褪残红青杏小”、“霜叶红于二月花”……并进行了一些有关植物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到秋天落叶,这是植物适应 ______ 的结果。
              (2)笋是竹子的地下茎(竹鞭)长出的幼芽,可以发育成竹子,这是因为芽中有 ______ 组织。这种繁殖方式可以保持母体的 ______ 特性。
              (3)与红豆杉的种子相比,杏树种子外有果皮,果皮是由花中 ______ 发育而来的。
              (4)在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中,同学们选择同种种子进行了如下实验。
              A组:50粒种子+20°C+浸没在水中;B组:50粒种子+20°C+潮湿的环境;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5)取一段带茎的绿叶,把它放在水中剪断。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里,一段时间后,变成了“红叶”。这主要是茎、叶中 ______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物质的结果。
              (6)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和闭合会影响到植物的 ______ (填序号)。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
              (7)利用电传感器测定某植物在恒温30°C时,不同光照强度下,呼吸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
              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C和30°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C时,B点将向 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
            • 2.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1)在“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中,我们设置了明亮和阴暗两个环境。你们小组准备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通过对“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探究,你们小组最终得出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列举两点即可)


              (3)下图是巴斯德巧妙设计的鹅颈瓶实验。


              A、B两组实验的变量都是___________ 。B组中煮沸的肉汤几天就腐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4)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蓝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_______。由实验可推测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5)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回顾自己在实验中的要求和表现,你认为在探究科学实验中应具备哪些科学态度?到目前为止,你掌握了哪些实验探究方法?各列举两点即可。

            • 3.

              资料显示,蝴蝶可作为衡量环境优劣的一种指示植物。某校学生对本地公园的蝴蝶进行监测,获取的数据如表。请回答问题。

               

              3月

              4月

              5月

              合计

              2011年

              蝴蝶的数量(只)

              24

              144

              379

              547

              蝴蝶的种类(种)

              5

              12

              11

               

              2012年

              蝴蝶的数量(只)

              36

              51

              129

              216

              蝴蝶的种类(种)

              4

              8

              5

               


              (1)该校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法。

              (2)为了全面科学了解蝴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气候等的关系,在明确了目的、对象的基础上,还有制订合理的___________。


              (3)对蝴蝶种类进行鉴别,需要比较蝴蝶的___________和生理功能。


              (4)若要对每年3-5月蝴蝶种类数进行统计,科学做法是将蝴蝶种类数___________。


              (5)请将2011年、2012年蝴蝶种类数的曲线图在下图完善。

                   
            • 4.

              某兴趣小组发现,农田里的害虫绝大多数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于是他们就保护色形成的原因展开探究,得到了以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小纸片颜色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数目

              开始

              数目

              幸存

              数目

              开始

              数目

              幸存

              数目

              开始

              数目

              幸存

              数目

              绿

              22

              3

              15

              3

              15

              2

              10

              2

              22

              3

              15

              3

              15

              1

              5

              0

              20

              4

              20

              2

              10

              0

              0

              0

              18

              4

              20

              3

              15

              3

              15

              2

              18

              6

              30

              9

              45

              14

              70

              16

              (1)从数据可以推测,该小组实验所用背景纸是_____ 色。

              (2)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用不同颜色的纸片模拟的是______ ;统计数据时为幸存者补充同色的纸片,模拟的是___________。

              (3)从保护色形成过程可以看出生物进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4)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和环境相适应的如: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适应在水中呼吸;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水分散失,适应在陆地生活……,请你再列举两例生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例子。

              (5)学好初中生物能为我们生产生活服务。请你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为农民推荐两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灭杀害虫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农田害虫数量。

            • 5.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其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项目组别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量(mL)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加7号废旧电池的数量(节)

              不加

              1

              2

              2

              2

              加满江红的量(g)

              不加

              不加

              不加

              15

              30

              放同种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数量(条)

              2

              2

              2

              2

              2

              金鱼存活的平均时间(d)

              15

              5

              3

              8

              10

              (1)表中A和B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满江红能否净化被废旧电池污染的水质,则应选择C、D或_____进行对照实验。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生物既能_____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 6.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其中种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某植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野外发现了一棵不知名的植物,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它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可以初步判断该植物很可能是________(填“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他们的判断依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2)移栽这棵植物时,根部要带上一土坨,目的是保护植物的幼根和______。

              (3)为了研究植物的生理活动,同学们在该植物体上选出生长状况、形态大小相似的两个叶片(A和B),分别套上同样大小的不透明黑色塑料袋和透明的塑料袋,袋口涂上凡士林并扎紧,确保不漏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3小时。

              ①用注射器把澄清石灰水注入塑料袋,轻轻振荡,___袋中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浑浊。

              ②取下A、B两个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说明____.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透明塑料袋的内壁有小水珠出现,这些水分主要从图乙中的____(填数字)中散放出来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