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湖州农民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绸,蚕沙(蚕的粪便)喂鱼、塘泥肥桑,从而建成了有特色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2018年4月19日,该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结构,使能量较多地流向蚕和鱼,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吃了蚕沙后,鱼将蚕沙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鱼的 ______ 。其中新合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另一部分用于 ______ 。
              (3)若塘中鱼群处于幼年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X千克。当鱼群长到成年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Y千克,则Y ______ X.(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低碳绿色出行
              C.沿河排放污染物
              D.禁燃烟花爆竹
            • 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就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草原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
            • 4.
              2018年4月22日--26日,首届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博览会以“低碳科技,点亮未来”为主题。与此同时”地球一小时”活动引发了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你参加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活动了吗?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而温室效应是气候反常、物种灭绝、沙漠化扩大的罪魁祸首。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看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______ ,并释放出 ______ 气体。
              (2)“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 作用,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______ 平衡。
              (3)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出一条和大家分享 ______ 。
            • 5.
              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已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 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 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随意处理垃圾引起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留住碧水蓝天。下图中,“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  )
              A.
              B.
              C.
              D.
            • 8.
              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过快增长不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
              B.对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
              C.生物资源无需保护就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D.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能缓解空气污染
            • 9.
              2018年2月13日,山东省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吹起了号角。从生产模式上讲,旧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而新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左图的“五环产业链无废弃物生产过程循环经济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右图为该模式下的某生态基地部分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基地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______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
              (3)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______ 。
              (4)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 ______ ,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利用秸秆、粪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作为 ______ 者参与了物质循环;同时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 10.
              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宣布,该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种--“巨型稻”(如图1)。为破解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该所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巨型稻”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尚未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 ______ 的使用价值。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可为青蛙、泥鳅、龙虾和稻花鱼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为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 ______ 。
              (3)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______ ,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 ______ 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4)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 ______ 。
              (5)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 ______ 条染色体。
              (6)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如图2中[A]和[B]是叶肉细胞中的两个细胞结构,箭头代表生理活动。读图回答:
              ①结构[B]的名称是 ______ 。
              ②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