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图,回答问题:


              (1)菜豆种子中能发育成一株植物的是________,它是由图中的________组成的(填序号)

              (2)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相同点是都有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点是菜豆种子没有________。在结构层次上她们都是__________,一个玉米粒在生物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

              (3)菜豆种子萌发时5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向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会被染成________色,这一现象说明,其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 2.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开心农场”中种植了几颗玉米,并观察了它的生长过程。以下是不同发育时期的剪影。请分析:




              (1)在①所示的过程中,“玉米种子”的_________最先突破种皮。在②所示的过程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需要经常给玉米植株浇水和施肥,施肥是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无机盐。而玉米植株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__________ 作用。
              (2)图中生长在玉米植株顶部的是雄花,农民伯伯为了增加玉米的产量,玉米开花期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粒玉米严格地说不能叫做种子,而应该叫做果实,原因是玉米粒外面有___________。玉米在植物的类群中属于被子植物中的_________ 植物。

            • 3. 如图为蚕豆种子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蚕豆种子储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④]    .在其上滴一滴稀碘液,会被染成   ___色.玉米种子与蚕豆种子相比,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___

              (2)图中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种子的        ,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可以发育成植物体.其中③将来发育成植物的________.

            • 4.

              图是大豆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___________。

              (2)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

              (3)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_________。


              (4)在大豆和玉米的萌发过程中,供给胚营养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 5.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一段枝条、芽、种子结构(纵剖)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结构[4]是由甲图中的[ 1 ]_________发育来的,也是由丙图中的[ 9 ]________发育来的,乙图中[5]是由甲图中的[  ]__________发育来的

              (2)由丙图中的[  ]____________发育成根。

              (3)将乙图中的[6]的结构取下纵剖,你认为该结构的纵剖面应与图_________的结构相似。

              (4)丙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 ]___________里,播种时,选择粒大饱满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6.

              下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请据图回答: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将来发育成叶片的结构是[  ]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根的结构是[  ]__________。

              (2)我们食用的豆腐和玉米面分别来自于[  ]__________、[  ]__________。

              (3)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后,[  ]__________会萎缩消失,因为营养物质都被幼苗吸收了。

              (4)不管是玉米种子还是菜豆种子,在萌发时所必须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种子中潜在分裂能力最强的结构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7.

              荠菜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野菜,它的“一生”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荠菜的结构层次中,图1中的②、③、④属于______。

              (2)荠菜开花后,花药中的_______散出,经过传粉和________两个过程,才能形成③。将③纵切,发现里面含有多枚种子,由此推测,一个子房中含有多个________。

              (3)发育为幼苗中茎和叶的是④中的________。

              (4)图1中的④~⑤过程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兴趣小组同学用植物激素GA3、6-BA和低温这三种方式分别处理陈种子和新种子后,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测定其发芽率,得到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


              ①据图2可知,不做处理的新种子发芽率为______。促进种子萌发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处理。

              ②据图2推测,被采收的新种子可能处于______期,因此,在植物激素GA3、6-BA和低温处理条件下,发芽率均较低或不能萌发。

            • 8.

              玉米是原产南美的一种粮食作物,现在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下图表示一粒玉米萌发成幼苗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其传粉方式为        ;每粒玉米都是由       发育而来,玉米幼苗是由      发育而来。

              (2)将30粒经过清水浸泡的玉米种子平均分成3组,分别做如下处理:

              几天后,第1组种子没有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纤弱,第3组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健壮,这说明                                        


              (3)下图是玉米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其中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幼苗进行了               

            • 9.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小凤以当年饱满的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探究,方案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瓶号

              1

              2

              3

              4

              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环境

              条件

              不放水,置于

              温暖处

              放适量水,置于

              温暖处

              放适量水,置于

              冰箱保鲜层

              放过量水,置于

              温暖处

              (1)实验结果是:只有2号瓶的种子能够正常萌发。实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和充足的空气。

              (2)如果小凤要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应选择______号瓶和______号瓶为一组对照实验。

              (3)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原因是萌发的种子进行旺盛的______作用,利用大量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______,供生命活动需要。

              (4)1号瓶和3号瓶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

              (5)即使环境条件适宜,被虫咬坏胚的种子也不能萌发。因此,小凤所用的种子应具有 ______的胚。

            • 10.

              如图表示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相关结构,请分析并回答: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个体发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2)E中的茎是由胚中的________发育而成。

              (3)B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_。

              (4)C中的________是裸子植物所没有的,它是由受精后的________发来的。

              (5)D在发育成C之前必须经过________两个重要的过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