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______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______ .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 2.
              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a.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的有机物的运输)。
              c.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d.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e.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上述A、B叶片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套住是为了设置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若步骤是c中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______,它来自于A叶片的______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该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
              (3)预测步骤d的结果:乙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将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的。
              (5)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您为衡阳的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______。
            • 3.
              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
              (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常常会选择阳光不好的阴雨天或者傍晚,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植物的 ______ ,有利于幼苗成活。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5% 0.15%
              温度 20℃ 20℃ 32℃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哪两个温室进行对照实验? ______ 。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 ______ 。
              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3)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______ 。
            • 4.
              图1中的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2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图1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______ ],这一生理过程主要在图2中的结构[ ______ ] ______ 中进行的。
              (2)图1中表示蒸腾作用的是[ ______ ],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气体都是通过图2叶片上的[ ______ ] ______ 进出植物体的。
              (3)图2中的③是 ______ ,它属于 ______ 组织。
              (4)小李同学利用图1所示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的两片叶片(标记为a、b)分别用含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 ______ 48小时。②将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将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 ______ 溶解在酒精里,待叶片变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漂洗,滴上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a、b叶片的颜色变化。预期的实验结果:a叶片加碘后 ______ ,b叶片加碘后 ______ 。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
            • 5.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通许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气体进出叶片的结构是通过 ______ 控制的。B过程可以拉动水与 ______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 ______ 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生理活动。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因为酒精可以 ______ 。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 ______ 内的叶片会变蓝。
              (4)如果将乙图b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必须放在 ______ 环境中。
              (5)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______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6.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活动,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作答:

              (1)将一株长势良好的蚕豆苗放入盛有如图甲所示的烧杯中,测得整个装置重500克,将其置于太阳光下6小时,再次测其重量为450克。该时间段内,蚕豆苗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10克;

              (2)用镊子撕取一小块蚕豆叶下表皮,将其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________中,并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结构,结构【c】的开闭是由【b】________控制的。通常情况下,在白天通过结构【c】进出植物体的气体有________(可多选);

              (3)该小组同学把蚕豆植株放在三种不同单色光下照射,测得蚕豆植株对各单色光的吸收值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单色光中最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

              单色光

              光吸收的百分率(%)

              红光

              55

              绿光

              1

              蓝光

              85

            • 7.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一中的A、B、C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二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图三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__________运送到叶肉细胞进行一些生理活动,绝大部分通过图中的[  ]__________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提高了图中[  ]__________的效率。

              (2)图二中,①是__________,图一中的气体进出的通道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中,将实验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设置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④中大烧杯里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

            • 8.

              小雪利用旧洗手液瓶巧妙地设计了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萌发的种子装入瓶中,拧紧瓶盖,放置一段时间后,将滴管通入盛有        的试管中,并打开夹子,然后反复按压手柄,试管中的液体会        ,实验结果说明                     

              (2)小雪将装置内的种子更换为新鲜的玉米幼苗,然后将装置放在光照充足的窗台上,一定时间后,实施与(1)相同的操作,实验结果,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请据此分析玉米幼苗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若要观察到与(1)相同的实验结果,应将装置放在      条件下。(填字母)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明亮      d.黑暗    

              (3)小雪发现在瓶壁上有许多细小的水珠,这些水珠来自玉米幼苗的            

            • 9.

              一位游客忍不住在柿子树上剪下一段带叶的枝条,将其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再把装置放在阳光下至叶脉微红,最后将枝条纵向切开,观察到只有  ________ 被染红,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________来运输的。由此他联想到植物在开花期间需水量大增,吸收作用加强,此时所吸收的水分将主要用于植物的  ________作用。

            • 10.

              推理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之一。某生物探究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完成教材中“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的推理后,在当地现代智能温室内通过实验尝试对“同一种水果的含糖量与光照和温度有关”进行推理。下图中,甲是现代智能温室,乙是测定的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丙是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控制在20℃和30℃时,分别测得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推理过程:

                

              (1)同一种水果的含糖量是由其积累的有机物多少决定的。图乙中,造成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通过该过程,水果内的有机物含量会_________;根据图乙,增加图甲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2)图丙中,对比两条曲线,相同时刻,温度为______℃时,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实验表明,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温度越高,水果的________越强。可见,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图甲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3)农业实践中发现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作物种植具有减少水分蒸发,便于调控棚内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优点。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分,被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水分绝大部分被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效地散热,还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温室内的土栽作物施用有机肥,不仅有利于培育绿色食品,还可增加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