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玉米是原产于南美的一种粮食作物,现在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下图表示一粒玉米萌发成幼苗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其传粉方式为________;每粒玉米都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玉米幼苗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将30粒经过清水浸泡的玉米种子平均分成3组,分别做如下处理:

              组别

              1组

              2组

              3组

              处理方式

              将胚乳全部切掉

              将胚乳切掉一半

              不做处理

              几天后,第1组种子没有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纤弱,第3组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健壮。这说明________。

              (3)图1是玉米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其中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幼苗进行了________。

              (4)将一株玉米幼苗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在烧杯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再将烧杯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如图2所示。

              ①将该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散失到了体外。

              ②将该装置置于光下4小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放到瓶口,观察到卫生香复燃,据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③若要用此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应将该装置置于________环境中。

            • 2.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中,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________(气体),这是由于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在甲图实验中,为了设置对照,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中的________自下往上运输而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________作用,释放出________(气体)。

            • 3.

              如图是琳琳同学在某晴天上午设计的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两个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           有关?

              (3)预测实验(二)结果:A、B、C三塑料袋中,       袋壁内水珠最多。

              (4)实验(二)结论:                             

              (5)分别撕取实验(二)中A内一片叶的一小块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气孔较多的是____ __

              (6)若下午打开实验(二)中A的塑料袋,迅速把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发现火柴复燃,说明袋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这是植物_____ _____的结果。

            • 4.

              某校生物研究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苗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

              玉米苗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

              0.06%

              土壤浸出液

              0.03%

              土壤浸出液

              0.06%

              蒸馏水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填“原料”或“产物”)。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_______。

              (4)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苗体内的___________增多了。

              (5)本实验设计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为了验证阳光对绿叶合成淀粉的作用,同学们曾做过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 (略〉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前2~3d,把盆栽的天竺葵放于暗处。

              (2)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盖住叶片的一部分(见下图),然后将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这片部分遮光的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这一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

              (5)将漂洗后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满加几滴碘液,片刻后,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分析以上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原理]

              (1)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可产生           ,该产物遇到碘液会变成          色。

              [实验方案]

              (2)将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阳光下,一部分遮光这就构成了一组          ,在这个实验组中实验变量是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3)天竺葵叶片上,被遮光纸盖住的部分遇到碘液          ,未盖住的部分遇到碘液        

              结论:                                                  

              [讨论]

              (4)在实验前2~3天,要把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处的目的是什么?

                                                                              

            • 6.

              分析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1773年,普利斯特利把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植物一起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生活。(如图)

              实验二:英格豪斯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发现只有在阳光下才能获得成功。

              (1)上述科学家做的实验都是关于________作用的实验。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植物在阳光下能吸收小白鼠所呼出的________,并为小白鼠提供呼吸作用所需要的________。

              (3)英格豪斯进一步证实,上述过程需要阳光提供________,并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最终贮藏在________中。

              (4)下面式子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面式子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

              ②绿色植物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 7.

              某现代化温室蔬菜实验基地,要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组别

              温度(单位:℃)

              23

              24

              25

              26

              27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减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蔬菜光照1小时后,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增加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_________。

              (3)依据实验结果,要提高温室内该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有一次小红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提示:黄豆芽变成“绿”豆芽是因为产生了一种绿色的色素——叶绿素的原因).小红觉得奇怪,她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她们决定把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提出的问题是: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光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______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______下培养,把乙放在黑暗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_,乙中的黄豆芽______。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

            • 9.

              (12分)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资料,完成问题。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豆芽合成了叶绿素的原因)。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_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的问题,请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甲放在_________条件下培养,乙放在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甲中的黄豆芽_________,乙中的黄豆芽不变。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