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验与探究
              (1)某小组同学做了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实验,若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将实验过程填写完整。
              ①提出问题: ______ 。
              ②作出假设: ______ 。
              ③制定并实施计划:把两盆生长发育一样的蒜黄,一盆(甲)用黑色塑料袋罩住,另一盆(乙)不罩,同时放到 ______ 几天后,去掉塑料袋,观察发现甲仍为黄色,乙为绿色。
              ④得出结论: ______ 。
              (2)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A.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B.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C.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D.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假设是 ______ 。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 ______ 。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______ 。
              (4)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 ______ 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 ______ 。
            • 2.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顺序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顺序 ______ 。
              (2)步骤④放入黑罩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 。
              (3)步骤②用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液后,遮黑纸的部分 ______ ,见光的部分 ______ 。(填颜色变化)
              (4)本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______ ,产物是 ______ 。此外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______ 。
              (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______ 有机物, ______ 能量。
            • 3.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光对绿色植物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呢?某同学就“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1)提出的问题: ______ ;
              (2)做出的假设: ______ ;
              (3)制定计划并实施:设计对照实验时,要坚持变量唯一逇原则,此实验的变量应是 ______ .把两盆生长发育一样的蒜黄,甲盆用黑色塑料袋罩住,乙盆不罩,同时放到温暖有光的地方几天后,去掉塑料袋,观察现象.甲苗仍为黄色,乙苗为绿色.
              (4)得出的结论: ______ .
            • 4.
              韭菜和韭黄是同一种植物,韭菜是露天生长的,它的叶片绿色;韭黄是在遮光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黄白色。有一次,班上李一同学和母亲到农贸菜市场购买了一些韭黄,然而有趣的是,韭黄拿回家放到阳光下后的第二天,发现黄白色的韭黄中,许多变成了“浅绿色的韭菜”。李一同学觉得有些奇怪,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她尝试做了一次科学探究实验。请你帮助李一同学作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能影响韭黄中叶绿素的形成吗?
              (2)作出的假设: ______ 。
              (3)制订和实施计划:
              ①取数量一样多的两组韭黄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②甲组放在有阳光处培养,乙组放在 ______ 处培养。
              ③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______ 。
              (4)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 ______ 。
              (5)若得出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不一致,应该怎么办? ______ 。
            • 5.
              图1中的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2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图1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______ ],这一生理过程主要在图2中的结构[ ______ ] ______ 中进行的。
              (2)图1中表示蒸腾作用的是[ ______ ],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气体都是通过图2叶片上的[ ______ ] ______ 进出植物体的。
              (3)图2中的③是 ______ ,它属于 ______ 组织。
              (4)小李同学利用图1所示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的两片叶片(标记为a、b)分别用含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 ______ 48小时。②将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将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 ______ 溶解在酒精里,待叶片变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漂洗,滴上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a、b叶片的颜色变化。预期的实验结果:a叶片加碘后 ______ ,b叶片加碘后 ______ 。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
            • 6.
              为了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某同学设置了一一组对照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下面是有关的实验步骤以及记录的观察结果:
              ①在A.B两个相同大小的烧杯底部铺上5层纱布,加入适量清水使纱布彻底湿润;
              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刚出芽的小麦种子;
              装置 现象
              A烧杯 全部长出绿色幼叶
              B烧杯 全部长出黄白色幼叶
              ③将A烧杯放在温暖光照处;
              ④将B烧杯放在封闭、透气的黑纸盒内,同时将此装置放在温暖处;
              ⑤每天加适量的水,以保证纱布始终是湿润的。
              几天后,他看到的现象记录如表:
              请你根据所给材料回答:
              (1)这位同学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______ ?
              (2)本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的控制变量是 ______ 。
              (3)假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支持该同学的假设,则该同学对问题做出的假设是 ______ 。
              (4)假设需要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基础。请再写出一个支持该假设的生活实例。 ______
            • 7.
              如图1为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能量转化器;图2、图3是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做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断叶所属的生物体结构层次属于 ______ 。
              (2)图1中①代表的气体为 ______ ,[A]代表的结构是 ______ 。
              (3)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设置了一组实验装置,如图2,一段时间后,发现透明的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请问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4)该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将图2中的甲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用排水法收集了塑料袋中的气体,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广口瓶中,细木条将会复燃,说明此气体是 ______ ,它来自植物的 ______ 。
              (5)气体进出叶片通过 ______ ,它的开关闭合由 ______ 控制。
            • 8.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通许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气体进出叶片的结构是通过 ______ 控制的。B过程可以拉动水与 ______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 ______ 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生理活动。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因为酒精可以 ______ 。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 ______ 内的叶片会变蓝。
              (4)如果将乙图b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必须放在 ______ 环境中。
              (5)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______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9.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A、B、C三个过程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______ ,请写出C过程的反应式 ______ 。
              (2)实验之前一般会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再移到光下照射,黑暗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 。一段时间后,乙中的两个玻璃罩内壁都有一些水珠出现,这些水主要来自图甲中的 ______ (填字母)过程。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1指的液体是 ______ ,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则取自装置 ______ 内的叶片会变蓝。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______ 、 ______ 。
              (4)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某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下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温度恒定,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 ______ 。
            • 10.

              张三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表皮时,看到了如图一所示的视野,他惊讶地发现叶片表皮上有成对的细胞,它们会张开和闭合。为了理解这些细胞的工作原理,张三进行了如图二、图三所示的模拟实验。请据图回答:


              (1)张三用两个气球模拟了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一对____________细胞。

              (2)当张三继续向图二中的两个气球内充气时,发现气球不贴双面胶的一侧伸展拉长,贴双面胶的一侧不能伸展拉长,气球变成半月形,二者围成了一个空腔,模拟_________打开。

              (3)结合生物学知识可知,当植物缺水时,气球模拟的细胞会因为水分流失,导致其围成的空腔__________(选填“打开”或“关闭”),___________作用和光合作用都会随之减弱。

              (4)张三在显微镜下将视野放大,看见半月形的细胞中有绿色颗粒,她推测这是______,于是用绿豆模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