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关于植物的生理活动及相关实验的图解。图一中的A、B、C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二表示一段时间内小麦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相对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三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植物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______ (填字母),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 ______ ] ______ 散失到环境中。
              (2)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了图一中[ ______ ] ______ 的效率。
              (3)当图二中光照强度在 ______ (填字母)点之后,小麦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这是因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______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4)请将图三中的实验步骤正确排序: ______ (填序号)。步骤③滴加碘液后,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被黑纸遮盖的部分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 ______ 。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______ 。
            • 2.
              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描述植物叶的结构与功能。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 ______ (填数字)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______ 。
              (2)从图乙中看知,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乙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
              (3)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______ 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说明 ______ 。
            • 3.
              某校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的一此生理活动,同学们在植物体生长状况相同、形态大小相似的叶片a和叫片b.分别套上同样大小的透明的塑料袋和不透明黑色塑料袋,形成如图的甲、乙两个装置。袋口都涂上凡士林并扎紧,确保不漏气。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任夜后,移到阳光下3小时。
              (1)用两个注射器从图-的甲和乙中取出气体,分别注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装置及原因分别是
              ______
              (2)从图一中取下叶片a和b,除去其内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现象是 ______ ,说明原因 ______ 。
              (3)图二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该植物氧气释放量影响的图解,通过分析比较,在B 点和E点,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______ 。
              (4)在25C的温度条件下,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图二中D点的位置会 ______ (填“上移”或“下移”).在15℃和25℃的温度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C点是否一样? ______
              (5)若根据图一中的其他信息再做一些实验,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
              某研究性学校小组利用植物光合测定装置(如图甲,测定仪的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装置运行后,仪器气路管道中的气体流速满足正常测定的需求),以二氧化碳分析仪中测定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为指标进行实验,研究了温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上述装置置于暗处,测定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表示的是 ______ 。之后应将上述装置置于适宜强度的光照下,测定相同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表示 ______ 。
              (2)在预先设定的不同温度下重复以上步骤,结果如图乙所示。则15℃时光照1小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量是 ______ mg.上述条件下,最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 ______ 。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 ______ 。
              (3)影响此实验的因素除温度外还包括 ______ 和 ______ 等。
            • 5.

              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______、______等。

              (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_____。

              (4)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莱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都会使空气变污浊”。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可见钟罩内壁上由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通过玉米叶片上的           散失出来的。

              (2)将装置内0点至24点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绘制曲线图。分析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段时间内植物主要进行           作用。

              (3)若在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探究“玉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放在           (明亮、黑暗)的环境中。

              (4)若用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           

              (5)将上述光合作用实验后的玉米叶片摘下,放在盛有           的小烧饼中隔水加热,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对照装置中的叶片           ,说明光合作用还制造了淀粉。

            • 7.

              请回答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亮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作出假设:许多农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

              (3)设计实验:为了探究影响蔬菜产量的因素,科技小组对三个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温度进行了控制,如下表:各温室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二氧化碳浓度

              0.2%

              5.0%

              5.0%

              温度

              15℃

              15℃

              20℃

              ①如研究温度对蔬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如研究二氧化碳对蔬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

              (4)某同学在做验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中,组装了如图装置。他白天做实验时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________。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改进后预期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

            • 8. 张海同学在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把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一所示,用弹簧秤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6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59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张海同学完成了如图二所示实验,装置中液体内产生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若图三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②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图三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________。

            • 9.

              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下表,并将表中数据转换成下边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离灯泡的距离(厘米)

              4

              7

              10

              20

              30

              40

              气泡数目(个/分)

              60

              60

              60

              25

              10

              5

              (1)气泡中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

              (2)实际上,在本实验中的光照条件下,金鱼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H作用,即______(填“蒸腾”或“呼吸”)作用。但由于H作用的强度比光合作用的强度要______(填“强”或“弱”),所以,此时只检测到植物的光合作用。

              (3)当H作用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时,金鱼藻的生理状况对应曲线图的______(填“E点”“F点”或“G点”)状态。

              (4)从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______强度。

            • 10.

              I.在家里摆上几束鲜花不仅让房间更漂亮也让人心情更愉悦。但是在气温较高的天气里,插花时间稍长,花朵迅速萎蔫,水易发臭。鲜花更迭频繁,增加花费。怎样才能延长花的保鲜期呢?

              根据百度知识可知:

              1)花不能放久的原因可能是缺少水分、养分或 ______感染。

              2)根据左边第二点可知,将切口增大其实是为了增大吸水面积,水分在植物体内是通过_______运输的。在水中加入水杨酸,能使叶片上的气孔大多关闭,能降低_______作用。延长花期。

              3)第3点是因为养花的水中大量细菌滋生,导致水发臭,花早蔫。

              请你自主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证明杀菌能延长花期:①将10枝新鲜康乃馨分成AB两组,A组插在清水中,B组插在加有少

              量________的清水中。

              ②将两个花瓶放到相同环境中,观察,记录。③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结论:将养花的水杀菌能延长花期。

              II.植物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有人把等量的紫罗兰叶分别放在封闭的、大小相同的1号和2号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h(小时)后分别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检测,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增加量(mL)

              1

              紫罗兰

              22

              80

              2

              紫罗兰

              22

              -10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大小、温度等条件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由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光条件下,紫罗兰光合作用更强。2号容器中,氧气不增反降的原因是在黄光条件下,紫罗兰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紫罗兰叶片的数量不能太少,这是遵循_______________原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