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验探究
              (一)根据下面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一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上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_____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2)图二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结构[______]为植物发育提供营养,结构8将来发育成植物的______。
              (3)从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来源看,它们都是由花结构中的______发育而来的。
              (二)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选用了一定数量、具有萌发能力的、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子,分别用四个培养皿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实验条件、结果如下表。可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瓶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现象(种子是否萌发)
              1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不萌发
              2 适量的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3 适量的水,置于冰箱 ______
              4 过量的水,置于温暖处 不萌发
              (1)此探究实验中,1号和2号培养皿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2)3号培养皿的种子能否萌发?______
              (4)为了方便实验实施,此探究中每个培养皿中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只放入1粒种子。
              (5)从以上探究活动中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______和______。
            • 2.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一中的A、B、C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二表示一段时间内小麦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相对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三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 ______ 运送到叶肉细胞,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 ______ ] ______ 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 ______ 。
              (2)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了图一中[ ______ ] ______ 的效率。
              (3)当图二中光照强度在 ______ (填字母)点之后,小麦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这是因为 ______ 。
              (4)请将图三中的实验步骤正确排序 ______ (用序号和箭头)。设置步骤②的目的是 ______ 。步骤③滴加碘液后,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不变蓝,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3.
              为确定熊蜂和蜜蜂哪一种更适合给温室大棚中的农作物传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熊蜂和蜜蜂访问花朵的行为(简称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
              (1)熊蜂和蜜蜂访花是为了获得花蜜或花粉,花粉是在雄蕊的 ______ 中形成的,花蜜由蜜腺分泌。熊蜂和蜜蜂在采食花蜜的同时,身上会沾上花粉,当它飞到同种植物的另一朵花上时,身上的花粉落在雌蕊的 ______ 上,就完成了传粉。
              (2)同学们根据温室中一天的温度变化规律,将一天中的温度划分为四个区间,T1≤14℃、14℃<T2≤19℃、19℃<T3≤24℃、T4>24℃,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得到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果。
              注:访花时间为访问一朵花所需时间,即从接触一朵花到离开该花所用的时间。访花间隔时间为访花昆虫在连续访花时,从离开上一朵花到降落在下一朵花所间隔的时间。
              ①同学们调查访花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时,可以利用 ______ 来计时。记录得到多个访花时间或访花间隔时间的数据后,要取 ______ ,计算得到访花时间或访花间隔时间,绘制出上图的曲线。
              ②由图可知,温度对 ______ 的访花行为影响更明显,当温度在 ______ 区间时,熊蜂的访花时间最短。
              ③同学们依据蜜蜂的访花时间和访花间隔时间,进一步计算出蜜蜂的访花频率(5分钟时间里访花的总次数),如图3:

              请你用相同的计算方法计算熊蜂的访花频率,将计算结果画在图3所示坐标图中。
              ④依据访花频率,同学们初步判断 ______ (填“熊蜂”或“蜜蜂”)更适合作为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传粉昆虫。
            • 4.
              某校生物研究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如表。
              玉米苗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
              0.06% 土壤浸出液
              0.03% 土壤浸出液
              0.06% 蒸馏水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 ______ 。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______ 。
              (4)通过对农业生态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还发现,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蔬菜幼苗,可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你分析原因是 ______ 。
              (5)请你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对温室大棚高产提出2条合理建议 ______ 。
            • 5.

              在根据验证食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用纱布包裹面团放在清水中揉挤,会有_________色物质从纱布中渗出,向其中滴加碘液变蓝,可以确定这种白色物质是_________,继续揉挤,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中渗出时,取出面团并打开,可以看到原来的面粉变成一种黄白色胶状物质,经过分析这种这种物质是_________.

              (2)挤压花生种子后在白纸上留下了明显的油斑,可以判定花生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__,挤压小麦种子没有油斑说明小麦种子中有较少的_________.    

            • 6. 小明学习了有关绿色植物的知识后,开始在家中培养蚕豆苗,请你根据小明的培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质量变化曲线图,BC段的变化是因为幼苗从B点开始进行了________作用.   

              (2)小明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盆蚕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分别置于甲、乙装置内并密封瓶口(如图2),将甲装置用黑纸盒罩住,然后将两装置放在光下照射8小时.
              ①打开瓶口,将两根燃烧善一样的蜡烛,分别放到甲、乙装置内.则观察到甲装置内的蜡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出两装置中的叶片,分别进行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则________装置中的叶片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变蓝的叶片制成临时装片(如图3),发现有些细胞中有变成蓝色的小颗粒,这些蓝色的小颗粒是[  ]________(填图中结构名称).   

              (3)如3,小明将一片刚摘下的蚕豆叶片浸在盛有7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叶片表面会产生气泡,这些气泡是从[  ]________排出的.排出气泡的结构即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又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 7.
              在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实验中,
              (1)用双层的纱布包住面团,然后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轻轻揉挤,观察到有白色物质渗出.白色物质是 ______ ,可以用 ______ 鉴定它是否存在.
              (2)将纱布团打开,可以看到原来的面团变成了黄白色,这是 ______ .实验结束时, ______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清洗纱布.
              (3)如果让你准备实验花生种子作为本次实验的材料,你选择 ______ (选填“烘干的”或“新鲜的”)的花生.
            • 8.
              下面是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种子、芽和植株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花粉由输精管进入图一中[ ______ ] ______ 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它是植物发育的起点.它将来发育成图二中的 ______ (选填图二中的序号).花生的“麻屋子”是由图一中的 ______ (填图一中的序号)发育而来的.
              (2)图三中的b是由图二中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来的,它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3)图四中B是由图三中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成的.
              (4)被子植物是指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要想形成果实,在开花之后还要经过 ______ 两大过程.
              (5)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A.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都放入适量的水.
              B.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当道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
              C.观察并记录每个培养皿中萌发的菜豆种子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预测那个培养皿发芽率高 ______ ,分析原因 ______ .
              ②若实验结果三个培养皿中都没有找到发芽的菜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